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帝国霸业怎么造飞船 > 第八十四章决战(第1页)

第八十四章决战(第1页)

关于阖庐,也称阖闾,盖庐,阖庐,其中以阖闾最为常见。阖闾主要指吴公子姬光,而阖庐有时也指姬光,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房屋的意思。春秋时期的人名,姓、氏,封号,爵位用起来非常混乱,看得让人头大,稍不留神,就会栽进坑里。吴楚的柏举之战,是春秋历史上少有的几场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战略决战之一,通过此战,本来偏居东南的吴国一举成为一流强国,如果不是夫差过于幼稚,不听伍子胥的正确建议,勾践是根本没有机会翻盘的,也许吴国将会存在到战国时期。

柏举之战,楚国被弄得灰头土脸,非常难堪,国亡了不说,王后还有几个大臣夫人还被阖闾,伍子胥等人轮进行车轮大战,简直让人无语。说到夫差,可以说是春秋时代最可惜的君主了,本来霸业已成,偏偏优柔寡断,滥施仁心,白白放跑了千古第一忍者勾践,到手的霸业得而复失,反而成就了勾践的一世英名。

夫差和项羽非常相似,伍子胥非常相似于范增,勾践又很似刘邦,范蠡又非常相似于张良,文种和韩信也有几分相似。夫差若听伍子胥的,天下早定。从性格上来讲,夫差,项羽比勾践,刘邦更可爱一些,容易让人亲近,勾践和刘邦成天算计人,当然他们本身也有可爱之处。关于柏举之战的重要人物,孙武子做为兵圣,自然也要入笔,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就不发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酒是吾友,虽然不是天天饮酒,但却是经常小饮几杯。非常喜欢嘉靖所说的微醉状态,然后读书赏月,别有一番风情。现在天气仍冷,到了夏天夜晚,大饮几杯,然后在河边吹着凉风,非常喜欢东坡那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看河岸明灭烟火,看红尘缘起缘去,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吴楚柏举之战(4)

十二年后,吴国果然发动了大规模的灭楚之战,而已经出任大司马的沈尹戌将再一次面对攻势凌厉的吴国。不过沈尹戌这次看清了吴军跳跃式大进军的弱点,就是单兵突进,顾头不顾尾,这是很容易被敌人“关门打狗”的。

沈尹戌对囊瓦提出了他的战术对策,即囊瓦率楚军主力在汉水西岸拖住吴军主力,他则率一支轻锐部队北上方城(即楚长城,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将吴军停泊在淮河源头的大量船只悉数烧毁,断绝吴军归路,并直插大隧、直辕、寘阨三关。吴军被截断后路,军心必然大乱,囊瓦乘时济河伐之,沈尹戌从三关西进,两支楚军逐渐缩小包围圈,将吴军挤成夹心饼干,则吴必亡。

沈尹戌的这条计策非常恶毒,不亚于刘备伐蜀时,蜀从事郑度给刘璋献的“坚壁清野”之计。如果刘璋采纳郑度的毒计,一代枭雄刘备将死无丧身之地,同理,如果囊瓦听了沈尹戌的计策,阖闾、伍子胥、孙子将被一网打尽,所谓吴国三巨头将成为历史笑柄。

可惜沈尹戌一战成名天下知的机会,被两个人给无情破坏掉了,这两位大爷,一位名叫武城黑,一位名叫史皇,时任楚大夫。二人都反对沈尹戌的持久战,要求囊瓦速战速胜,不过武城黑只是从战术角度反对,说吴军战车多是木制,而楚军战车多为皮革制成,耐久性差,我们没有与吴军打持久战的本钱。

和武城黑相比,史皇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警告囊瓦:你在楚国的威望本就不如沈尹戌,如果你按他的计策办,功劳全是他的,你被他卖了还替他数钱。大人如果不想替他人做嫁衣裳的话,现在就和吴军作战,不然到时可没地方哭鼻子去。

囊瓦本就不是好鸟,他当然不会坐视沈尹戌吃独食,自己则给沈尹戌看门放哨,傻子才会这么做。这一点,囊瓦远不如刘璋,刘璋只是不忍心百姓受苦,拒绝了郑度的毒计,囊瓦纯粹是出于私心。

现在的形势其实对楚国相对有利,吴军孤军深入,后勤补给非常有限,是最怕持久战的。从吴国的角度讲,楚军越早出战对吴国越有利,毕竟吴军现在士气正盛,一旦拖久了,等士气丧尽,很容易被楚国一锅端掉。

所以当囊瓦率楚军强渡汉水,准备与吴军近距离交火,是中正阖闾下怀的。事实也证明了速胜论是错误的,楚军“自小别山至于大别山,三不利”,阖闾三记响亮的耳光抽在囊瓦的老脸上,火辣辣地疼。

其实吴军放楚军过汉水,并不断向东北方向后撤,边撤边打,是有意让楚国的战斗部队和后勤补给脱节。囊瓦应该没有发现吴军的意图,反而被吴军牵着鼻子跑,却忽略了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当囊瓦连续三次被吴军揍得鼻青脸肿之后,囊瓦发现,他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大别山脉东麓的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

这里就是吴楚两军的决战场,时间是公元前506年的十一月十八日。说是决战,其实战斗意志更为强烈的是吴国军队,之前的三战三捷极大的提升了吴军的士气,而楚军则萎靡不振,虽然人数相对多于吴军,但早已经成了一盘散沙。甚至连囊瓦本人都打算弃军逃跑,被史皇及时劝住了。

这场意料之中的吴楚决战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到来了,按道理讲,身处前线的吴国三巨头是最有条件创造历史的,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在这场决战中最出风头的,却是之前非常低调的阖闾弟弟夫概王。

面对军心涣散的楚军,阖闾的应战策略是稳中求胜,不急于和楚军决战,相信这也是伍子胥和孙子的意思。不清楚楚军此时还有多少兵力,但从阖闾的稳妥来看,楚军总人数至少要比吴军多出一倍以上,因为这符合孙子兵法据说的“不若则能避之”。

吴国三巨头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为人处事相对沉稳保守,但对于年轻气盛的夫概王来说,楚军已经丧失了基本的战斗力,此时不灭楚,更待何时。夫概王对阖闾说的很清楚:“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

夫概王敏锐地发现了楚军最大的问题:囊瓦在楚军中的威望已经丧失殆尽,吴军应该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下囊瓦,楚军余部将不战自溃。夫概王的担心应该还包括一点:如果楚国及时换掉没有人望的囊瓦,改由人气高涨的沈尹戌为主将,吴军面对的可就不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硬骨头了。

当阖闾谨慎地拒绝了夫概王的请求后,夫概王对此十分的不理解,哥哥的脑袋莫非被驴踢了,放着肥肉不吃,等着啃硬骨头?夫概王对阖闾的决定非常不服,他可能还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此时不战,等阖闾等人吃掉楚军后,自己将得不到任何功劳,这对夫概王在吴国内部树立威望是致命的打击。甚至不排除夫概王有将来取阖闾而代之的野心,而阖闾拒绝夫概王的请战,也不排除阖闾有这方面的考虑。

夫概王不想放弃这个一战成名的机会,他退出大帐后,和心腹人谈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夫概王当然不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以免授人以柄,他打着君臣大义的幌子,说什么今天就算我战死了,只要我军能灭楚,也是划算的买卖。实际上以楚军现在半死不活的情况,夫概王战死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夫概王在没有征得阖闾同意的情况下,私下率领本部五千精锐出营,风驰电掣般的闪击正乱成一团的楚军囊瓦本部。楚军现在完全没有了当年楚庄成横平天下时的霸气和强悍,在夫概王眼中,貌似强大的楚军只是一个泥足巨人,轻轻一戳,就倒了。

根据《左传。定公四年》的记载,吴军是役大胜,赚得盆满钵溢,“子常(即囊瓦)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之前多嘴饶舌的狗头军师史皇死在乱军之中,而曾经威风八面的楚军大帅囊瓦被夫概王打成了光棍,鬼哭狼嚎般的逃往郑国避难去了。

吴楚柏举之战

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不可一日无将,囊瓦倒是拔脚溜了,可本就军心涣散的楚军都成了一堆无头苍蝇。出于本能,数万楚军士兵乱轰轰地朝着东南方向的楚都郢溃逃,而对吴军来说,放在眼前的肥肉,傻子才不会去吃。

阖闾嗅到了一股浓厚的腥味,也顾不得责备夫概王擅自出兵,指挥剽悍的吴军跟在楚军后面连扑带咬,一路鸡毛乱飞。楚军在前面乱窜,吴军在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了清发水(今汉水支流涢水)的东岸。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在这场春秋军事史罕见的大追杀中,居然没有伍子胥和孙子的出场记录,而大出风头的,还是柏举之战的头号功臣夫概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