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梅次故事好看吗 > 第89章(第1页)

第89章(第1页)

&ldo;我也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高招?&rdo;缨明问。

朱怀镜笑笑,说:&ldo;一个字,拖!&rdo;

梁明低头不语,好一会儿才慢慢开口,&ldo;拖?怕影响干部队伍和工作环境的稳定啊!&rdo;

朱怀镜笑道:&ldo;我看没那么严重。又没哪个地方缺着负责人,只是调整而已。拖不出什么问题的。拖一拖,他就会急,说不准就会做出什么对他自己不利的事来。我看,事情变数很大哩。&rdo;

梁明问:&ldo;你的意思,是不是也认为郑维明的死,事有蹊跷?

朱怀镜说:&ldo;没根据的话,我不会乱说。我只是有种感觉,觉得郑维明的死太奇怪了。那么严密的看守,怎么可能自杀?事先关于他自杀、他杀的谣言就很多。无风不起浪,谣言有时候就是真相。&rdo;

缨明点头说:&ldo;我说,有的人一下子反常起来,说话硬了,只怕同郑维明的死有关。以为只要郑维明一死,什么事都抹平了。&rdo;

两人的交谈,都避免说出陆天一的名字。朱怀镜不想把事情说得那么肯定,就说:&ldo;我想,不能让郑维明自杀案就这么轻易过关了。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请上级公安机关派员重新调查。&rdo;

缨明头也没抬,只望着猩红色地毯,说:&ldo;只怕上面有人不希望我们把这事深究下去。&rdo;

朱怀镜不知缨明说的上面是哪一级,是哪一位领导。他也不追问,甚至也不想知道。他只望着婴明,毫无意义地点着头。沉默了大约三分钟,缨明又没头没脑地说:&ldo;昨天打电话给我,要求我们尽快结案,要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批评我们上个季度经济指标不行。好像我们反腐败,就影响了发展。什么逻辑。&rdo;

朱怀镜听着脑子嗡嗡一响,什么都明白了。缨明说的这个人只能是王莽之。梁明转述的这个意思,正是王莽之视察梅次时,同朱怀镜个别谈过的。

王跃文《梅次故事》

第三十四章

最近朱怀镜去荆都开会,王莽之单独接见了他。王莽之透露,市委将调整梅次班子,由朱怀镜任书记。&ldo;我相信你会干得很好的,市委很信任你。梅次这两年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说明领导配备上不太合理。后来你们地委调整领导分工,让你出面管经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我们就是要让懂经济的同志挑重担。只要把缪明和陆天一的安置方案定下来,马上各就各位。&rdo;

王莽之总是把我和市委作为一个概念使用。他习惯先说了我字,接着就说市委。听上去,王莽之就是市委,市委就是王莽之。他平时在会议上,也总喜欢说我荆都如何如何,似乎荆都就是王莽之自家的菜园子。

班子调整是个大事,总得通盘考虑。王莽之问:&ldo;谁出任专员合适些?&rdo;

朱怀镜早就琢磨过这个事,在梅次却想不出个合适人选。不等他答话,王莽之就说:&ldo;市委考虑从外面调一位同志去任专员,你的意见怎么样?&rdo;

&ldo;我服从组织意见。&rdo;朱怀镜说。他明白王莽之问问他的意见,只是个客气的程序,谁出任梅次行署专员,只怕盘子早定下了。

朱怀镜事后琢磨了王莽之此次谈话的每一个措词,发现信息量远远超过了字表意义。比方他说到缪明和陆天一时,不是通常所说的安排,而是说安置。既然是安置,就不可能有什么好地方等着他们了。

朱怀镜带着天大的机密,回到了梅次。不用王莽之交代,他也知道这事是万万不可同任何人说的。机密事件,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妻儿。

没有不透风的墙,市委最后的意图,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传到了梅次。当然,这事在老百姓那里传着,没有什么新鲜可言,人们早就这么说了。而在官场里面,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的人便恍然大悟了,难怪王莽之对朱怀镜发表的文章屡作批示。朱怀镜那篇关于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在《荆都内参》上发表也有些日子了,有人还专门找出来细看,发现王莽之的批示大有深意:农村税费体制改革事关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既是个经济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国家将就这项工作出台重大举措。我们提早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朱怀镜同志这篇调研报告,是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所剖析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对策、思考等,在全市很有代表意义。这对我们今后贯彻国家统一部署,认真搞好全市农村税费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多研究一些问题,想得深一些,想得远一些,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言下之意,朱怀镜就是执政水平很高的领导干部了。大凡成功的领导,都会成为官场中人个案研究的对象。他们希望透过这些成功人士的发达轨迹,为自己找到一条终南捷径。有些人的研究结果是,朱怀镜凭着两篇文章,就得到王莽之的赏识了。这很让那些成天替领导捉刀的机关秀才们鼓舞,幻想有一天这种奇迹也能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也是最愿意相信这种研究结果的人。可有的人却认为这种结论太幼稚了。上面会因你写了两篇文章就对你格外器重了?你以为又回到八股取仕的时代了?工夫在诗外!他们提出的佐证的确也有说服力:缪明在荆都的文名远在朱怀镜之上,怎么眼看着就要让朱怀镜挤掉了呢?

晚上去朱怀镜家拜访的人就更多了,他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自己现在越发是万人瞩目了,家门前天天车水马龙,会误大事的。他一直信守自己的原则,坚持不拿不要。在外人看来,他不过就是依照人之常情,收了些烟酒而已。他也只是想做得人情味一点,并不想占这点儿小便宜。可总有人要在烟酒里夹钞票,防不胜防。现在他反复一想,烟酒都不能收了。他做出了一个很私人化的决定:戒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朱怀镜的戒烟简直是个事件。很快,梅次各级领导和有关方面有脸面的人物,都知道朱书记戒烟了。起初还有些人继续上门来,笑眯眯地送上烟酒。朱怀镜也笑眯眯的,任你把烟酒放在那里。但你提来两条烟,两瓶酒,他就回你四条烟,四瓶酒。&ldo;我已戒烟了,酒也不喝了。你拿去吧。&rdo;不到一个星期,就不怎么有人上门了。

可有些人还是想来拜访,哪怕是空着手来干坐坐也行。朱怀镜反复一想,只好出了奇招,在门上贴上纸条:儿子要做作业,夫人要做家务,自己也想休息,无人奉陪说话,私宅不谈公务。朱怀镜启。

此举有违常理,甚至同陆天一的路数差不多。可传到老百姓那里,他却落得极好的口碑。都说梅次会有一位好书记,老百姓高兴。官场中有的人却并不这么想。他们说朱怀镜是假正经,故作姿态。个别耳朵长的人还翻出他的老底子,四处里宣扬。朱怀镜知道自己这么做会有负面影响,但利害权衡,情非得已,只能如此。

朱怀镜察觉了外面的议论,在一次会议上借题发挥,说到这事,&ldo;我戒烟,这只是我的个人行为,属于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很私人化的事情,没什么重大意义,不值得人们去谈论。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事会产生不小的社会反响。不过,从这件小事上,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领导生活无小事。干部群众都看着我们哪同志们。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以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老百姓不知道。我可以感到欣慰的是,自从我戒了烟‐‐当然酒也不喝了,我的身体好多了。更重要的是,没有人上我家来送烟送酒了。人们有个习惯,好像进人家的门,空着手不好意思,总得带点什么。说实话,我这个人面皮子薄,别人提着两条烟,两瓶酒,我是不好板着脸让人家拿回去的。就这个问题,这里我可以很坦诚地向同志们做个检讨。我过去抽烟喝酒,但自己从来就没有买过烟,也没有买过酒。一算账,这也是不得了的啊同志们。如果上面要查我这个问题,我会如实交代。说到这里,如果烟酒问题只是人之常情,那么,我可以拍着胸脯同大家说,我朱某人还是过得硬的。&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