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一线大多数时候的调研,有一个不太容易量化的指标就是“精神面貌”,对管理者而言,这算是个要基本掌握的技能。
通常来说,顶级的管理者都非常擅长抓住“精神面貌”的状况,张浩南在工地上跟人吹牛逼,什么都吹,工人积极性非常高,反应也很热烈。
时不时还能进入幻想时间,比如说问张老板是不是可以加个工资。
“二期不扩招,三期会扩招,过完国庆节吧。本省比重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技术工种优先……”
“才百分之三十啊?”
“还得国庆节?那不得还有好几个月?”
虽然加工资是幻想时间,但大多数人到中年的工人,更想问问看能不能带自家人进来一起赚钱。
不过这方面“沙食系”一向管得很严,没有哪個地方籍贯的工人比重特别高。
当然异地办厂,这就要另外考虑,还是会因地制宜。
但在长三角,因为不缺基本劳动力,所以比重卡得非常死,沙城市政府几次游说也没有太好的结果。
黑水省因为人口流出非常明显,所以在两江省的那一套,肯定不能完全生搬硬套。
流动性岗位比较大的,比如工地,那还是以“五湖四海”为主;固定场地作业,比如投资办厂,那就是本地用工比重百分之六十。
不过省内细分的话,还是有侧重,比如退伍军人,比如军属家庭,这也是个硬性指标。
干部培养也是如此,烈士家庭成员,基本也是优先。
“拥警拥军模范”企业要维持起来,是个长期投入,一般企业就是撒个仨瓜俩枣凑份子就行,但张浩南不行,张浩南跟七八个省市的“退伍军人安置协会”都签了协议,去年新增的就是黑水省。
今年还要跟安东省签一下,就业岗位涵盖范围广泛,但还是遵循工农两大基本盘。
招工问题能有自己的“兵源”,那就是很成熟的一家级企业了。
不论国内外的大企业,通常“兵源”都是各大高校。
北美高端一点,通常就是全世界抽血,头部中的头部,都在北美富集。
张浩南因为企业下沉极其的深,所以形成了比较特殊的干部体系和“兵源”基本盘。
退伍军人、下岗待业技术工人、基层干部、大中院校学生……
整体分布来讲,还是相当优质的。
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兵源”非常适合教育以及再教育,对知识量和技能的提升,有着非常稳定的可塑性。
此时工地上工人们打听着招工的事情,张浩南也不太方便说细节,那是人事部门的具体事务,他就是起到个指导性,并不会直接插手。
不过工人们听了还是挺爽的,二期工程就是西兰县开区土建,三期工程则是几个落户加工厂。
一年之内光这些硬件就要干掉个三四亿,还没有算上油城通往冰城的全新高公路。
因为要抗寒,施工条件就有点儿不同,造价肯定也是要比两江省高得多,而且会用上新技术。
比如太阳能。
明年随着航道疏浚一期工程完成,补电站、泊位换电站也会投入运营,电力公司也要收一笔夜间用电的费用。
现在本地的工人都知道老板在松花江边上有个港区,虽然是西兰县的名义,牌子也确实是政府的,但大客户就一个,所以等于说就是为老板服务。
这光景在冰城水泥厂的对岸,开辟出来的内河造船厂,就是在为明年作准备。
小型电动船已经在几个湖泊风景区跑了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只不过玩具感太强烈,暂时还没有老百姓当真。
“老板,我媳妇儿想回娘家整一百亩地,能搞那啥玩意儿合作社不?”
“暂时先别弄,今年跟黑水省的谈判还没有出结果。目前主要农副产品的产出地就是西兰县,这个呢,倒也不纯粹是生意上的事情。你们家里有想法的,就理解一下。晚也不会太晚,明年秋收前后,应该会进行‘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补充调研。大城市就是冰城和雪城,省东暂时没有,起码也要两三年过后。”
“为啥呀?”
“咋脑子转不过来呢?这路都没有我挖个土豆出来卖给谁去?卖给河对岸的傻叉毛子?”
“噢,对,还得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