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距离实验核弹一百米的机舱里活下来了一只鸡?
&esp;&esp;这怎么可能?
&esp;&esp;要知道。
&esp;&esp;这次实验的‘坤小姐’虽然只有50克浓缩铀,比起动辄几千克的常规核弹要小好几个数量级,但它的威力也是需要视情形而定的。
&esp;&esp;距离爆心一百米位置的区域……遭遇到的冲击显然不会小到哪儿去。
&esp;&esp;诚然。
&esp;&esp;坐舱内的那只鸡有p40飞机这个‘外壳’作为保护,单纯的物理冲击波或许有一定的可能性豁免——比如说飞机极其凑巧的以某个角度侧翻云云。
&esp;&esp;这种情况在很多地震灾害中也能偶尔得见,很多幸存者就是因为巧合的角度存活下来的,概率不高但也不至于特别离奇。
&esp;&esp;但问题是……
&esp;&esp;实验核弹爆炸产生的不仅仅是物理冲击波,还有大量的核辐射呢。
&esp;&esp;远距离的目标遭遇核辐射后或许可以撑个一段时间,但爆心一百米处的公鸡却几乎没有多少存活的机会。
&esp;&esp;因为这种距离之下,伽马射线之类的高能射线会直接破坏动物的体内组织,导致生命活动不能维持。
&esp;&esp;具体原理则是超高的能量破坏了有机高分子内部的化学键,造成蛋白质变异,破坏遗传基因,使得细胞失去再生能力。
&esp;&esp;组织失去了新陈代谢的能力,自然就坏死了。
&esp;&esp;一般情况下。
&esp;&esp;每小时10000伦琴的辐射照射一分钟,便足以令人体死亡——鸡的当量还要更低一些。
&esp;&esp;这种死亡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五分钟,可陆光达从清点人手到出发、抵达爆心处搜索、重新返回地堡……这些零零散散的时间加在一起,最少也都接近两个小时了。
&esp;&esp;这显然是个不太正常的现象。
&esp;&esp;想到这里。
&esp;&esp;徐云不由抬起头看向了陆光达,对他问道:
&esp;&esp;“陆主任,那只鸡在哪里?”
&esp;&esp;陆光达闻言指了指隔壁:
&esp;&esp;“在地堡的观察室呢。”
&esp;&esp;早先提及过。
&esp;&esp;这处地堡的使命就是为了观察、统计小规模核试验的各种结果,因此内部除了指挥室、休息室之外,还准备一些特别的屋子。
&esp;&esp;例如指挥室边上便是一间仓库,内部存放有可以供三十人食用一周的粮食。
&esp;&esp;另外还设立有用于临时治疗辐射病症的急救室,以及暂时安置核试验样本的观察室。
&esp;&esp;其中观察室的位置最为偏僻,墙体的厚度和防辐射的规格也是一众地下室中最高的——没有之一的那种。
&esp;&esp;随后在老郭的带领下。
&esp;&esp;徐云很快穿着防护服被推到了观察室。
&esp;&esp;这间观察室有点类似后世的博物馆或者水族馆,也就是三面都是墙壁正面是落地玻璃的布置方式,在这个时代的这种偏远地区无疑称得上大手笔。
&esp;&esp;此时此刻。
&esp;&esp;这间观察室的内部没有安置其他任何动物遗体,仅安置着……一只大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