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驼峰航线电影 > 第65章(第1页)

第65章(第1页)

成见本就已经产生,这下,裂痕更加扩大,只是相对&ot;委婉&ot;而已。

委员长告诉史迪威,如果想派他的部队再次出国作战,前提是,英军要首先攻下仰光并占领孟加拉湾,他的部队才会出动。

在委员长看来,史迪威急着反攻缅甸是为了雪耻曾在缅甸的失败-他要&ot;反攻&ot;就让他去反攻好了,缅甸的事情关他什么事儿,国军的战场在中国。

委员长的话也不无道理,史迪威真就去找英国人(注一),他不断在印度和重庆之间跑来跑去&ot;拉袖子&ot;(英国人语,意即&ot;两面派&ot;,笔者),看见史迪威,英军司令亚奇博尔德爵士认为这是个&ot;说话含糊而不明确&ot;的&ot;劳累老人&ot;。(注二)史迪威拉不动英国人,没招了,就拿经由&ot;驼峰航线&ot;运抵中国的物资要挟蒋介石,他要求华盛顿授权在&ot;交换物&ot;基础上执行&ot;租借法&ot;,(注三)也就是说,他要掌握全部发放权-不听我的话,我就断你的&ot;粮&ot;!

这一招够狠的,几乎靠全部进口物资维系战争的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傻眼了,可算是掐到命门上。

从暗地里对抗发展到公开明示分歧。

连美国总统都看不下去了,罗斯福电告史迪威:对人(蒋介石)说话不能那样苛刻或强迫对方承担义务。(注四)说归说,做归做,最后的结果,大家都退让一步-妥协。

------------

三个男人&ot;一台戏&ot;(2)

------------

&ot;妥协&ot;的结果是,中国再次出动&ot;远征军&ot;,这次不是去缅甸作战,而是去印度受训,为最后反攻做准备。

&ot;中航&ot;这个时期,从昆明返印度,专门腾出舱位,把载运用于出口换汇的钨、锡、桐油、茶叶、猪鬃、水银、生丝等置放一边,全部运载&ot;远征军&ot;。

远征军再次&ot;远征&ot;,史迪威乐在心头,怎么样,当初不听我的撤往印度,现在还得费二遍事不是。&ot;驼峰&ot;空运,汽油、舱位都空前紧张,这完全是由于蒋委员长愚蠢所致。

心里是这么想,但表面上,史迪威也&ot;妥协&ot;,&ot;妥协&ot;的结果是不再紧抓物资不放,但前提是,必须分给延安。理由也非常充足:谁抗战,谁就应该分得一份。

史迪威拒绝把所有物资都给蒋介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认定蒋是在囤积

144军火,为日后剿灭共产党做准备。(注五)和蒋完全翻脸后,&ot;渺小的笨驴&ot;、&ot;可鄙的笨蛋&ot;、&ot;顽固的、无知的、偏见的、自高自大的暴君&ot;这样不雅的词汇,不断地出现在这位美国将军日记中。(注六)可见,对蒋,史迪威已经深恶痛绝。

美国将军是否有先见之明不得而知,但军需匮乏已使前线的国军只能用血肉之躯去阻挡日本人。

请看,1943年11月,常德保卫战,七十四军五十七师被围后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真是慷慨激昂!

这正是&ot;驼峰&ot;空运正酣,蒋、史冲突激烈之时。有老人说,咱们的部队不是不能打,实在是因为没有家什啊!

现代战争的一切因素都够不上,粮弹跟不上,援军靠两条腿走路,这仗,是不好打。

委员长和史迪威正为物资分配弄得不可开交,偏偏又冒出个陈纳德。

------------

&ot;飞虎&ot;将军陈纳德

------------

&ot;飞虎队&ot;只存在了七个多月,但是老百姓把&ot;飞虎&ot;将军这个称号&ot;授予&ot;了陈纳德。

陈纳德对中国有天然好感。一个&ot;驼峰&ot;物资分配已经让蒋、史交恶,陈纳德又在这个时候,不停地穿行于重庆、昆明、加尔各答,奔走在蒋和史之间,爽直的将军只有一个目的-只要每个月能保证我5200吨的供应,我们便可以牢牢控制中国东部,如果能每月给我一万吨炸弹,连地面部队都不用,只靠我的十四航空队,就能横扫从北平到西贡的所有日本人!(注七)中国战区供应紧张,运输权又被牢牢控制在史迪威手中,而陈纳德要打仗,空战的消耗更大,能否打仗,后勤保障又是重中之重,这无形中又加剧了陈纳德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

陈纳德是武夫是军人,不是政客,除了打仗,无论是官场和政界,足智并不&ot;多谋&ot;,喜欢直来直去的将军对史迪威后勤供应非常恼火。从由&ot;志愿者&ot;组成的&ot;飞虎队&ot;到成建制的十四航空队,鸟枪换炮,番号有了,飞机增加了,人员也由散兵游勇到正规军人,但对于十四航空队的供应,却始终不能如意。陈将军很形象地比喻道:

航空队的基地是在堪萨斯州的空军部队,其供应却来自三藩市,而要从缅因州飞往佛罗里达轰炸目标…(注八)也许不好理解,但用熟悉的地域比较就可一目了然:基地在武汉,供应却来自成都,但你必须从哈尔滨起飞轰炸广州。

这仗,的确是不好打。

一切,皆缘于那条漫长、艰险无比的供应线。

陈将军敢夸下海口,也确是经过认真计算。他的十四航空队,每往上海投下一吨炸弹,就要消耗十八吨物资。

这不是耸人听闻,现代战争,打的就是消耗。谁能够保证后勤补给,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别说一万吨补给,就是把&ot;中航&ot;、印中联队加在一起,从1942年12月1日到1943年10月15日,就这么不要命地飞,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才有28415吨物资从印度经驼峰航线运到中国,也就是说,仅仅只靠这两万多吨的物资,维持着中国十个多月的抗战。看了这个数字后,也就难怪蒋、史之间的纷争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