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内的暴怒让在外的吏员都吓了一跳,连忙将脖子缩了起来,低头看向书案上的公文。
在衙门中办事,
弗听,然不言,上官不使事不为;
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上官不让做的事不做。
但吏员们虽然低了下头,但眼中却燃起了火焰,好奇里面发生了什么。
虽然知道庄尚书脾气不好,但还从未在这文渊阁发作过。
内殿,庄兆又将那两封信看了一遍。
上面只有两件事,
一是在沈子材西出三国,立下战功,得成归来后,希望可以封爵。
二是整合出来的十万卫所军归属去留问题,
一些人希望可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缩减军卒数量后得以保存建制,
由沈子材继续统领,算是他封爵后的嫡系部队,
也可以驻扎在西南三国,以作震慑。
即便是再看一遍,庄兆依旧怒不可遏。
怒骂这些人贪得无厌。
信上说明,所保留军队不需要朝堂供养,
在无战事时会遣散回卫所进行屯田,自给自足。
可庄兆知道这话是放屁,朝廷没有钱,但那些人手里掌控大部分海路,手里的钱都要发霉了。
其几大家富可敌国,加之从三国之事若是能成,自然能带回来天量的金银财宝。
毕竟小国也是国。
这些军卒非但不会进入卫所,
而是穿着最好的甲胄,手拿最好的兵器,堂而皇之地进行训练,操练。
这些庄兆尚且能够接受,给沈子材封爵,是他制衡靖安侯,让其显得不那么特殊的办法。
而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卫所军建制保留。
可以想象,一旦此事开了先河,那日后定会有源源不断的麻烦凭空出现。
不说各地烽烟四起,需要集结军队平叛。
就说来自勋贵的打击,就够他这位兵部尚书难堪至极。
那些卫所兵法统上来说,还是属于五军都督府中后军都督府管辖,也是卫国公一脉的势力。
如今平白无故少了十万卫所兵,五军都督府若是不与他拼命,
那就是白白丢了几千年,武人以武乱国的名号。
五军都督府的威严也会一落千丈。
如此之下,那些武人不可能不拼命。
而这一切后果,却要他们这些站在朝堂之上的官员来承担。
越想庄兆越怒不可遏,好处他们一个没有,坏处却是一个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