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明朝重臣张居正 > 第101章(第1页)

第101章(第1页)

到万历九年,清丈大功告成。张居正认为,帝国的家底既然已经摸清,全面改革赋税制度的时机也就成熟了。于是,他下令在全国推广著名的&ldo;一条鞭法&rdo;(也称&ldo;条编法&rdo;)。&ldo;一条鞭法&rdo;这个概念,现在已和张居正的名字紧紧挂勾,其实这并不是他本人的发明。他的功绩,就在于将其推广到了全国,解决了大明赋税制度上的顽症。这么大个帝国,全靠税收养着;税收制度要是长了瘤子,帝国肯定要患营养不良症。大明帝国的赋税,分为田赋与徭役两大部分。田赋制度的改革,在嘉靖时期已经实行,基本趋于合理。现在的问题在于徭役。作为向国家纳税的一种方式,大明的百姓都要服劳役。以里甲为单位进行摊派。里甲就相当于现在的居民组,110户为一里,下辖十甲,一甲含10户。担任里长的,是其中田多丁多的十户。每年由一名里长率一甲服役。服役又分为正役和杂役两种。正役是替政府催征、解送粮钱,传达法令这类事。杂役是给官府和官员提供服务,包括门子、厨役、膳夫、狱卒、马夫、水手、脚夫等等,无所不包。这里面的问题在于,由于江南一带征发税粮的任务太繁重,里甲原先的每十年轮一次正役,渐渐变成了每一年轮三役,百姓不堪其苦。杂役方面也有问题,因为是按丁摊派,官绅可以免二丁至三十丁的杂役,这么一来,负担全压到了那些无田而靠劳动力谋生的百姓身上。有权有势的,可以免税免役;无权无势的,负担反而越背越多。于是富的就越富,穷的当然也就越穷。谁说苍天有眼?哪有?孔圣人只说过一句真理:&ldo;苛政猛于虎&rdo;!

在苛政之下,彼为刀俎,此为鱼肉,何来&ldo;民为贵&rdo;?

不过,在大明的官员中还是有正直的,并未被&ldo;利益&rdo;的猪油蒙住了心。从嘉靖初年起,就有人不断对这种&ldo;不均&rdo;提出抗议。徐阶执政后,毕竟是老成谋国,知道这问题的利害,便有意改革赋税制度的弊端,他大力支持巡抚庞尚鹏在浙江推广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个什么东西?好处在哪里?如何就能便民?简言之:一,就是劳役折银,老百姓交钱顶劳役,谓之&ldo;丁银&rdo;,官府拿这个钱另外雇人应差。同时增加有田户的丁银,减少无田户的丁银,使赋役有所均平。二、将差役与田赋&ldo;合编&rdo;在一起,简化了手续,减少了官吏与乡绅从中作弊的机会。三、将田赋中的大部分实物纳税变为货币纳税,也就是&ldo;田赋折银&rdo;。把粮卖了再交钱,促进货币流通,有助于刺激当时的商品经济。

其中最关键的,是征税由&ldo;度人而税&rdo;,变成了&ldo;度地而税&rdo;,达到了&ldo;轻重通融,苦乐适均&rdo;,不再是富人欢乐、穷人愁了。隆庆三年,海瑞在南直隶也开始推广一条鞭法。次年,江西紧接着跟进。两地效果都不错,&ldo;从此役无偏累,人始知有种田之利&rdo;;江南一带&ldo;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rdo;(《天下郡国利病书》)。看来农民种田养不活自己,很少是因为种粮种菜卖不出钱的,关键就是征税太重。这道理,有人不知道,有人知道了也不说。徐阶时代,推行一条鞭法的阻力极大,有人说该法大有问题,建议废除。徐阶是个中庸的人,没下令取消,也没有再扩大推广。到万历初年,又有人旧话重提,说一条鞭法&ldo;害民&rdo;、&ldo;不便&rdo;。屁股决定脑袋定律,在此看得很清楚。张居正此时态度比较谨慎,他在观察。一直到万历五年,推行一条鞭法的地区没有什么&ldo;不便&rdo;。这一年,山东东阿知县白栋也开始推行此法。这是第一次在北方实验,反对者众声喧哗。张居正派人调查后,认为&ldo;法贵宜民,何分南北&rdo;。遂下了决心在全国范围推广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实行,首先是小老百姓高兴。人称&ldo;盖自条编之法行,而民始知有生之乐&rdo;。为政者一句话,就解民于水火之中,有如再生。百姓之草芥命运,真是令人感叹。直至20年后,于慎行还说,他的家乡东阿至今&ldo;邑民皆称其便&rdo;(《与宋抚台论赋役书》)。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侥幸得以保留,并继续扩大实行,到万历十五年,云、贵、川、陕、晋诸省也已推广,大明的赋税制度彻底变了样子。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地(1773-1842)曰:&ldo;赋税是公民换得享受的代价,所以不应该向得不到任何享受的人征税;就是说,永远不能对纳税人维持生活所必须的那部分收入征税。&rdo;他还说:&ldo;征税办法越使纳税人感到方便、且有能力缴付,则越是好税。&rdo;(《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一条鞭法就是好税!它的实质是什么,古人看得清楚‐‐&ldo;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rdo;(《明世宗实录》)而已!只有公平,只有消灭了&ldo;不均&rdo;,人才有积极性搞生产,国家才因此有源源不断的财政之&ldo;血&rdo;。谁说古人没有&ldo;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do;的概念?此处就是一例。可叹的是,有人就是看不得&ldo;平均&rdo;二字,以为一平均,一公平,效率就没有了,就要拉了生产的后腿。公平居然能影响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荒谬以真理之名而行啊……¬‐‐真乃空前绝后!以往的&ldo;干多干少一个样&rdo;,其实枉称平均,那是一种&ldo;劳与酬不对等&rdo;的不平均。而钱多产业多的人多交税,钱少无产业的人少交税,这才是令人心服的&ldo;平均&rdo;。张居正在经济改革中,倡导&ldo;平均&rdo;,厉行&ldo;公平&rdo;,国家也为之大收其利。前有节流,后有开源,财政赤字化为乌有。史称&ldo;太仓之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不下四百余万&rdo;(《国榷》)。且张居正的改革成果,并未及身而止,而是惠及后世。万历时代由此成为大明王朝财政最富裕的几十年。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如若没有张居正,大明的&ldo;豪强之兼并&rdo;必将很快就致帝国&ldo;失血&rdo;而亡,其&ldo;贫民之困&rdo;则又不知何日得解放了!其实,大明的赋税改革早就势在必行,然而谁来干,谁能干,谁想干?嘉靖以来就无人能够破冰。此人要能总揽全局,无人可以掣肘。此人要有匡济天下之心,不因私利而退。此人要天性稳健沉毅,不轻率冒进变改革为祸害。天降大任于斯。惟有张居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