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坐在滑竿上的蒋介石像汉白玉雕,惨白中透着苍凉,一脸的倦容。
&ldo;他太累了。真的太累了。&rdo;
灯光耀眼,终于到了牯岭官邸。
国府参军处军务局局年俞济时满脸笑容地恭候在依山而筑的台阶旁:&ldo;校长,一路辛苦了。&rdo;
俞济时操着标准的浙江奉化方言,双手搀扶蒋介石走下滑竿。能够称呼校长,已经说明关系非同一般,俞济时则更进了一步,不但同是浙江人,而且还是奉化乡亲一一俞济时家在奉化城里,蒋介石家在城北溪口镇,两家相距仅15公里。俞济时自幼贫寒,不怕吃苦,从不蓄发,喜剃光头,因当米店学徒不慎跌翻阿大(经理)的饭菜,怕遭毒打而投奔黄埔。在黄埔,他刻苦努力,一言一行遵循校长旨意,颇受蒋介石的青睐。从北伐、抗日一直到现在,蒋介石始终把他当作心腹带在身边,由侍卫队排长、连长……破格提升为侍卫长、中将局长。
蒋介石觉出搀扶他的那双手是那么可依可靠,送到耳边的家乡话又是那么亲切柔和,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笑意。戴着白纱手套的手摆、了摆,也说了句地道的方言:
&ldo;还好。还好。介(这)个介(这)个,倒是让你切壳(吃苦)了。&rdo;
俞济时小心翼翼地扶着蒋介石步上台阶。
&ldo;校长,一切都安排好了。请您稍事休息,过一会儿接个电话。&rdo;
蒋介石有些不悦:&ldo;人还没到,电话倒追来了。哪个的?&rdo;
&ldo;海军,桂永清。&rdo;
&ldo;什么急事?&rdo;
&ldo;他说,刘伯承到了九江对面,为了校长的安全,他已经调军舰来此地巡逻江面,以防刘伯承渡江。他说……&rdo;
&ldo;不要说了,草木皆兵!&rdo;蒋介石甩掉俞济时的手:&ldo;刘伯承还没有发疯,他到江南来干什么?他窜到江边来,一则是要避开我会攻主力,二则是要到富庶的江边筹粮、筹衣、筹晌。连这个都不清楚,还算什么军人?!&rdo;
俞济时脸上的笑容消退了:&ldo;是。校长批评得对,学生确实没有战略眼光。&rdo;
&ldo;好了好了,我又没有说你。&rdo;
远处传来隐隐的炮声。官邸门前的吊灯好像被震动了似的在夜风中摆动。
宋美龄站住:&ldo;这是什么声音?&rdo;
&ldo;大炮。&rdo;蒋介石阴沉着脸。
&ldo;是共产党的炮?就离这么近了?!&rdo;
蒋介石没有再理会,径直走人官邸大厅,抖掉身上的黑色披风,对俞济时说:&ldo;通知国防部,着令九江的青年军203师立即开往江北,再命北面的各师迅速南下,在江北狭长地带会战。务必全力以赴,消灭刘伯承!&rdo;
湖北浠水三角山1947年10月21日
一乘漂亮的滑竿落在刘伯承身旁,座椅上铺着崭新的棉垫,两名雇来的脚夫站在一边。
刘伯承板起面孔:&ldo;哪个的主意?把老百姓放回去!&rdo;
&ldo;我们已经如数付过钱了。&rdo;
&ldo;付过钱也不坐。我刘伯承没有那样大的屁股。&rdo;
刘伯承说着,转身向两个脚夫:&ldo;谢谢二位老乡,劳你们白跑了一趟。我是四川人。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那里的峨眉山、华莹山,山山都有这种滑竿,可那都是地主老财官僚们坐的。所以,我早下了决心,就是砍脑壳也绝不坐这种东西。还请老乡莫见怪哩。&rdo;
两个脚夫掏出预收的银元。
刘伯承接住他们的手:&ldo;留下吧,这几块钱就作为你们白跑了一趟的辛苦钱。请回吧。&rdo;
刘伯承要上三角山。
三角山位于烯水与蕲春交界的洗马贩,海拔约50o0公尺,山势险峻陡峭,只有一条近乎直立的小道呈&ldo;之&rdo;字形通往山顶。据说,住在山上的几户人家从烯水买了猪娃、牛犊抱上山,喂养大了,便再也赶不下来了。当地的老百姓还说,这山是不能过队伍的,当年日本人都没敢翻这座山,是绕过去的。
根据地形做出决策、部署作战是刘伯承指挥艺术的独特之处。他常对下属说:&ldo;我们要认真研究河川、山地、道路、城砦以及地形平坦、起伏、开阔对敌我行动和火力发挥的影响&rdo;,因为&ldo;战场乃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rdo;。
二出陇海时,为了把敌人快速纵队调到沙漠地区,先断其足而后再歼灭,刘伯承亲自选战场。他先察看了地形、地貌,然后弯下身来,跪着一条腿,用树枝拨开浮土,掬起一捧沙子,判定这里不仅能困住敌人的装甲车,就连汽车的胶皮轮子也会深深陷进去,这才下达了作战命令。
这一次,刘伯承准备打一个大仗。特别是他听说新四军张体学的部队曾在这里吃过国民党的亏,更想报这一箭之仇了。决定打仗,必先勘察地形,这是谁也阻不住的。
&ldo;还站着干啥子?大家能走我也能走。秋风十月,冬衣未裁,我正好要出出汗呢。&rdo;刘伯承拿起一根长竹竿,指着山上:&ldo;邓政委早走在前头了,我们去追他。&rdo;
登山乏味,警卫员们哄着让刘伯承讲故事。
刘伯承说:&ldo;那就讲个修路的。某城市一条黄土路上,有一块大石头阻碍了交通,政府让工程师们想法清除它。一个工程师说用炸药炸碎运走,需4000元。另一个工程师说如果用大吊车把它运走,只需3000元。这时来了个普通的石匠,说我一分钱都不需要。结果,他在大石头旁挖了个土坑,把它推下去埋平了。政府奖励了他100元,因为他懂得从实际出发。&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