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羡鱼见她看完,便道:“嬷嬷,这不就解释的通了吗?”
她记得以前母妃和她说过,做学问便是这样的,许多事没有固定的答案,能有自己的见解便好。
临渊便有自己的见解,虽然与她的,竹瓷的,何嬷嬷的都不大一样,但也不能代表临渊便是错的。
何嬷嬷闻言,冷脸道:“公主既这般有主见,老奴是教不了了。这便去禀明陛下,辞去您的教引嬷嬷之职。”
说罢,她略一福身,便大步往外走。
这是要去御前告状的势头。
见情形不妙,立在旁侧的月见不得已,只得抬步去留她:“嬷嬷留步——”
何嬷嬷一挥手推开她,回身抬目道:“怎么,公主是想仗势欺人,强留老奴不成?”
李羡鱼对上她的神情,便也猜到,今日不是她低头认错便能平息下去的事了。
何嬷嬷素来心胸狭隘,这是一直记着上次的仇呢。
今日不让她报复回去,日后只怕还要变本加厉,永无安宁之日。
而且,她并不觉得临渊给她写的课业有什么不对。
临渊虽然写的,与她和竹瓷的都不一样,但是有理有据,怎么能算是错。
若是她低头认错,便像是连临渊的份也一同认了进去。
她想,若是她是临渊,定是要生气的。
于是李羡鱼轻声:“嬷嬷去吧。无论父皇说什么,嘉宁认罚便是。”
不认错,但认罚。
何嬷嬷没想到素来柔顺的公主今日会如此作答,略噎了一噎,但话已放出,她亦不想收回,便道:“既是公主金口玉言,老奴自当遵从。”
说罢,她扭身便往照壁处走。
在路过摆放在廊下的两口大水缸时,何嬷嬷步履一顿,像是本能似地离远了些。
但这次,并无什么意外发生。
何嬷嬷放下心来,脚下生风,很快便带着那群粗使嬷嬷们出了披香殿的大门。
披香殿里的宫人们面面相觑,眼底皆有忧色。
月见也走上前来,迟疑道:“公主,这会怕是要出大事——”
李羡鱼打断了她,道:“月见,竹瓷,快去备轿,我得去太极殿前一趟。”
她要趁着父皇还未罚她禁足之前,先将这份课业转交给太子太傅。
若是不能赶在何嬷嬷之前,等禁足的命令下来,便来不及了。
月见应声,匆匆往小厨房里去了。
李羡鱼便回到寝殿里,小声向梁上唤道:“临渊。”
“什么事?”
临渊如常应道。
李羡鱼回身,却见临渊立在逆光处,看不清神情,只是语声格外的淡,带着些冬雨欲来的寒意。
可事态紧急,李羡鱼不及多想,便只是一壁俯身将屉子里临渊做的那份课业藏进袖袋,一壁轻声叮嘱他:“若是等会何嬷嬷告完状,父皇追究下来,你可千万别与旁人说,课业是你帮我写的。”
临渊问:“为何?”
李羡鱼望向他。
自然是因为她是公主,若是这份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