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iddot;滕纳是驼峰航运的组织者,后来是西柏林危机空运的总指挥。
(233)
其实史迪威最感恼火的是,他和蒋的矛盾再次激化了。
由于北方航线受阻,纳兰基地的物资在前一阶段高强度作战的消耗下,以及参加华北抗日联军新部队的大量装备需求调整供应下,所剩无几。
泰勒和负伤未愈的卡尔迅,频频向他发出告警信号。
负责分配援华物资的史迪威,自感南北两大战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鉴于中国自身复杂的内部纷争,为回避某些敏感因素,他只得利用滇缅路上出现的间歇性物资积压,将其中一部分--主要是弹药,向华北战区安排了适当的空运分流。总数不过500吨,只是半列火车的运量,与泰勒来电中希望的数字和品种都相去甚远。
史迪威认为,这已是最低限度的维持,也是作战和防卫的起码需要,不应受到任何指责。但还是触动了&ot;花生米&ot;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为此屡屡受到阻遏。引发了他的火爆脾气,终于酿成不可调和的冲突。
宋美龄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
罗斯福邀请宋美龄乘坐他的汽车。
(234)
华盛顿,白宫。
这期间,蒋夫人宋美龄对美国的访问取得巨大成功。
几轮见诸报端的抗日大捷,加强了她的访问地位。
人们对中国的感情,从带点怜悯式的同情,现在发展成&ot;耕耘后可以期待收获&ot;的欣喜。夫人所到之处的掌声和欢呼,相信会超过委员长本人的亲自来访。
这是中美两国历史上第一次互相的凝视,而且是善意的凝视。而不仅仅是以前那种&ot;匆匆瞥上一眼&ot;的相识。
这是在同一条战壕里建立起来的信任和了解。
但是,应埃莉诺邀请,两次短暂入住白宫的蒋宋美龄,有意或无意地时常流露出&ot;对史迪威的厌恶、和对陈纳德的敬佩&ot;,这使身体不适的罗斯福颇感棘手。
2月7日,总统收到蒋委员长来电,提出组建独立的14航空队等三项要求。电文中一再称赞陈纳德是个优秀指挥官,是他&ot;可以放心与之合作的人&ot;。
言外之意,有些人,如史迪威,则不能放心合作。
3月,霍普金斯转来艾尔索普&iddot;罗斯福写来的四封信。他是总统的一个远房侄子,曾是陈纳德航空队的新闻发布官。前不久通过霍普金斯,当上了美国租借物资管理委员会驻重庆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