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谁知道这仗得用多少时间,等久了,你的鸽子体重一增,能不能再飞回去还是个问题。&rdo;有个养鸽子老手在一旁进言。
&ldo;飞不动倒好说,再拿车把它载回去。只是由谁带它上车,还是个问题!&rdo;默涛笑笑答道。
季刚在那边粗鲁地说:&ldo;别尽他妈的搞些女人家的缠绵玩意!跟你讲吧,默涛,电影上那个角色一旦有了这些举动,一准死得快!&rdo; &ldo;我要是死了,你就在这鸽子腿上拴根黑绳子放走。我不会连累它的!&rdo;
我是深知默涛的。他对生活一向有着诗一般的理解。谁知道,他和这只鸽子的主人事前有过什么样的约定。
有关军列的补记:
士官生们像潮水般地涌下火车,月台上嘈杂吵嚷,一片绿色的人流。口令声起,人群按原军校列队。炮兵师、野战陆军师的接收人员手上甚至没有一份花名册,无论在哪个军校的队列前都这么喊:&ldo;前面这几个去x团,后面这几个去x团,其余的去xx团!&rdo;
前中医个子矮,按惯例排在队尾。一见要和我们几个分开,情况有些不妙,记得他在队列里大叫起来:
&ldo;报告!我和他们的行李捆在一块儿,能不能……&rdo;接收人员宽宏地把手一辉,说道:&ldo;站过去吧!&rdo;
前中医乐颠颠地站到我们一块儿来,可很快又悄悄地对我耳语道:&ldo;也许我这恰好是选中了死亡!唉,管它呢!恍惚之数,生于毫厘……&rdo;前中医好像从他的阴阳理论中又找到了平衡。
不一会儿,和我们分在一个团的其他军校的士官生也纷纷靠拢来。我瞧见那个菜农也挟着行李朝这儿走来,便朝他招招手,对他说了两个字:&ldo;缘分!&rdo;
装载我们的野战车向战区开去。途中路过一个州府,下车在军供站吃了一顿饭。趁此空隙,默涛拎着那只鸽笼出去了一下,回来时,雄鸽已经没了。他说把它寄养在一个居民家了。谁对这事也没多问,都在集中精力对付那六菜一汤。
第一集结地域a
这里离前沿的直线距离还有十来公里。在我们的前面是一条当年援越抗美时铸就的公路,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几乎全是军车。偶尔也有一两辆民用卡车,据说是前面一个国营农场的。他们的橡胶林全在越南人导弹威胁之下,没有胶好割,职工们差不多都撤了,剩下几个胆大的,也都改行开了小店,卖香烟、罐头、菠萝、酒水之类,而光临他们小店的顾客只有一种人‐‐前线的士兵。公路上,交通哨兵最神气,臂佩袖章,荷枪实弹,近边还停了辆专用吉普车,车前保险杠上红底白字的标志牌赫然醒目:战区交通指挥车。显然这次作战已经不像一九七九年,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有效的交通权威,这个权威就装在交通哨兵的冲锋枪枪膛里。紧挨公路边,还有一个连的130加农炮阵地,炮手们一个个戴着钢盔,穿着铁匠似的皮围兜,浑身的油泥。他们穿这身装束打炮,也穿这身装束打扑克,而其中牌运不佳者常常一只脑袋上可以顶上四五顶钢盔。我见过一次他们打炮,那正是他们开晚饭的时刻。炮兵们居然一边打炮,一边把他们的晚餐继续进行下去。口令结束,一个炮手把饭碗往炮弹箱上一搁,上去拉一下击发,炮弹出膛后,另一个炮手又放下饭碗去装填,炮弹还没出膛呢,上一个炮手就已重新端起了饭碗。他们的炮弹打得太多了,火炮上原先的涂漆被几度打红了的炮管烙得没影了。有一个掩蔽部门楣上挂了块横匾,上面写着:炮兵万岁!据说是前沿步兵专门送给他们的。这些炮兵们对我们说:&ldo;&lso;老步&rso;在前面可是吃苦了!&rdo;
我们这几个士官生分在步兵c团,也属他们所说的&ldo;老步&rdo;。该团九个步兵连队全部镇守在主要作战方向的第一线阵地上。越南人也真是摽上了,迫炮、高机、狙击步枪乃至纵深的大口径火炮,日夜朝那里射击。团指挥所没有立刻把我们派往前沿,而把我们安置在这个后勤保障点上。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想象不出那种&ldo;老步&rdo;吃苦的滋味。
我们的帐篷设在一片芭蕉林间的空地上,在我们的左边有一座边境小镇,右边是一所野战医院,两处各具魅力。最初几天,我们真像来此享福的,没人顾得上管我们,伙食也比军校强多了,中晚都有&ldo;四菜一汤&rdo;,随时都可以到小镇上逛逛,或者到那所野战医院溜达溜达。默涛得意忘形地说:&ldo;古罗马的士兵一向把战争当作他们真正的休息时间。&rdo;
前天,小镇恰逢赶街,汉、瑶、苗、壮、傣、彝,各个民族、各种服饰的男女朝这里汇集,那种繁华,完全是人挤人挤出来的。如果没了人,那条十字街道肮脏、狭窄,背阴处的水洼里老是有些长脚大花蚊子在上面撞来撞去。
这里赶街是一种近乎以物换物的简单交易。背篓背来了香蕉、芭蕉、菠萝、苦瓜、松果。炭火上的狗肉锅咕嘟嘟地蒸腾着扑鼻的香气,糍粑则在油黑的平锅上嗞嗞地冒着油烟。金黄的烟丝摊放在脏乎乎的报纸上,板栗个头很大,花生却小巧玲珑。一大捆镶了金箍的水烟筒在出售,守在一边的老头一个劲把手上的烟筒吸得咕噜山响,那心满意足的神情本身就是在招徕顾客。女人们盘着各式的发髻,裹着五彩的头巾,胸前缀着项圈、银锁等物,背上背篓里的柴禾碰掉了不少帽子。叮当、叮当,一队马帮从人群中挤出,那些云南小马的颈脖上都套着铜质的响铃,铁掌在那青石板上溅出一溜火星。赶集人像&ldo;山间铃响马帮来&rdo;里的人物,眼里闪着机警。一辆军用吉普硬是从这密不透风的人堆里开出来。让路的人眼里绝不像内地人那样闪着怨恨,或者干脆来上几句咒骂,他们是认为自己实在就应该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