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一村一品简介 > 第九十三章 闲时务农战时兵(第1页)

第九十三章 闲时务农战时兵(第1页)

新的法令,皇帝和朝臣也研究了大半年,并为此秘密召回了几位驻守边关的大将,特意研究这项军队改革。

军队要培养一个新兵,往往要浪费很多人力、财力,到了打仗的时候,兵员不够,往往还要抓壮丁,可这壮丁没有经过训练,通常都是走在前面做了肉盾。

但这次的政令不同,招来的兵经过抽签被送往各地,在别的地方学习军事理论、学习爱国思想、学习御敌之术,而他们,还会拥有自己的田地,他们学习之余也会种地,解决一部分自己的粮饷。

没人知道这次的想法其实也是赫儒依提出的。

燕国地处北方,有山地、有平原。种地,土地没有南国肥沃;养殖,草场没有北狄广阔;经商,没有西域人精通。但燕国有着各家所长,过去是“样样通、样样松”,如今,在赫儒依一系列想法的刺激下,皇帝十分想把他变成“样样通、样样精”。

新的政令不仅会让大燕国变成“全民皆兵”的强大局面,还会刺激到一些不想当兵的人发奋学习,在十五岁之前拿到秀才的名额。即使拿不到,兵员的素质也比原来高了许多。

新政令还伴随着许多影响。只要家里有点能力的,大多愿意把孩子送到官办的书院去读书。官办书院分最高学府翰林院,这是经过殿试取得功名的人继续深造的地方,全国只在京城有一所;稍低一等的是贡院,会试合格的贡士会在这里学习,全国只在稍大的三个州府开设;再低一等的叫府学,乡试合格的举子会进书院继续学习。府学每州府一所;再下来是县学,通过童子试,得秀才身者,可入县学学习。而想要进县学的人,朝廷也在各地建了初级学堂,让有能力的家庭可以送孩子到这里读书。

赫儒依向皇帝提议,不管学到多大年纪。都要向学生们传授爱祖国、爱人民的铁律。军队里更要如此,从小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即使遭遇外敌,国家的民心也不会散,大家也会自然而然地去关心国家的情况。

政令一下,燕国的军队立刻庞大了起来。

可是。不管是强军还是教育,这都是极耗钱财的。一时间,大燕国的国库有些空虚,不过好在军队都开始自己种田了,而官学也不是义务教育。两样好歹都能自己解决很大一部分。

可是,这无形就是增加了百姓的生活压力。虽然大家可以自主选择送不送孩子就学,而就学也不是义务教育。但每个家长望子成龙的理念是亘古不变的,再加上本朝有了赫儒依这个女人当官的先例。好多有能力的人家也会选择让女子入学,一时间,大燕国崇文尚武之风盛行。风是好风,但动力不足,于是赫儒依大胆地在朝堂上提出了“一村一品”的意见。

这还是赫儒依第一次以官员的身份上早朝。彼时,她还没升四品,作为五品官,须得皇帝特召才能入早朝。

“一村一品?何解?”李丞相问道。

“所谓一村一品,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简单来说呢,就是这个村子适合种什么,咱们就多种什么,不是传统的那种:我家谷子要种、糜子要种、稻子也要种,而是,咱们适合种谷子,就全种谷子,好的谷子可以卖到高的价钱,卖了钱之后,就可以买别的必须品。也就是说,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比如说,彭城的栖凤村,就可以算是一村一品的代表。”赫儒依道。这个“一村一品”是她在乡镇工作的几年来,进行的最为红火的一项运动,多少农民因为特色产业,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变成了家住小洋楼、出门小汽车的“土豪”?而这一村一品的概念,更是让她烂熟于心的,写的汇报材料都可以堆到半人多高了。

“请问,赫司农反复提到的市场和我们说的南城市场是一回事儿吗?”

“孔大人问的对,这个市场就类似于咱们南城的市场,不过咱们说的是全国的市场。而市场需求呢,就是说,南城市场需要什么,咱们就生产什么。而全国的这个假想出来的市场呢,就是说,南方人喜欢咱们北方的参?那这个参就是市场需求的东西。如果咱们北方需要南方的丝绸,那么南方的丝绸就是市场需求。同样,什么叫品牌,就是说,现在咱们大多数人家里吃的十全香叫‘金鹤’,这金鹤就是品牌。将来也许会出十三香、十八香,但大家还会记住有个金鹤,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而咱们要做的,就是栖凤村产药材,以后说到北药,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栖凤村。当然,现在栖凤村已经具备这个实力了。”

“说得轻巧,让所有人都发展这个产业,哪就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有人对赫儒依的想法嗤之以鼻。

“对,发展产业是十分不易的事情,毕竟农民已经习惯了家里谷子、糜子、稻子、白菜、萝卜、辣椒、黄豆、绿豆、红豆什么的每年都要种上二十几样东西了。可是,列位大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说,咱们这一亩地,种玉米能产五百斤,种糜子只能产二百斤,而糜子什么时候吃呢?家里有坐月子的妇人的时候或者有胃病的人才会吃糜子。吃的人少,我们为什么要种呢?如果是五百斤的玉米,是不是会养活更多人呢?再说这粟米,咱们普通老百姓只有端阳节或者腊八的时候才会吃。产量也是很低的东西,那为什么还要浪费土地去种呢?我们完全可以种些别的东西,然后在需要吃的时候去买啊!所以,一村一品的优势就在于,你根据你当地的土地、气候优势,种植最适合这个村子的作物,让产量达到最高!而如刚刚这位大人所说。发展产业。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可是,咱们不是有军属吗?咱们不是承诺让他们优先享受国家待遇吗?咱们司农署种植出来的东西,可以让他们先种。他们种好了,赚钱了,不用我们再鼓励,农民自然而然就想跟着一起种了。而我们朝廷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适当引导了。”

“赫司农。那本官有个疑问,如果说,我们村的人都种了稻米,稻米的质量也特别好。到了收获的时候,一斤稻米可以卖到二十文,我们可以去买别的我们需要的东西了。可出去之后才发现,糜子卖到了二十文、粟米也卖到了二十文。原本那些不值钱的东西,一下子价格都高了起来,这要怎么办?”

“这位大人提出的就是比较有含金量的一个问题了。对,就像这位大人说的,我卖得好价,你也卖得了好价,这要怎么办呢?价格这个东西,不是说朝廷干预就能解决的,所以这的确是一个最难的问题之一。那么我们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而且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粮食!这一地区,不管是适合种什么,首先要种够适合农民一年生存的口粮和上缴的粮食税。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缴完了粮食税,剩下的也只够一家人勉强糊口,又怎么会有多余的土地去种其他东西呢?这就又涉及到栖凤村的案例了。栖凤村刚发展产业的时候,族长把族里的荒山免费让大家使用三年,三年的实验,让栖凤村的百姓都富了起来,产业也发展了,而荒山也变成了良田。何乐而不为呢?还有,这里就要提到我们司农署了。司农署一直潜心研究适宜不同土壤、不同气候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样的作物,适合种的同时,还要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这都是将来丰产的助力。还有,你产的东西价格高了,我产的东西价格也高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也能体现出国民生活质量会有所提升,毕竟有些东西还是便宜的,比如,国外来的东西。”

“国外的东西怎么会便宜呢?贸易过来的时候都是价格很高的。”

“以前二两银子可以买二百斤稻米,现在只能买一百斤。但以前咱们手里只有二两银子,现在有四两了啊!咱们手里的钱多了啊!往常二两银子能买半尺丝绸,现在咱们能买一尺了!这不就是国外的东西便宜了吗?咱们生产出的东西,在国内饱和的情况下,我们再高价卖给外国人,得到原本我们觉得很贵的他们的特产,留为己用,这不也是朝廷调控的功劳吗?”

“朕在成立司农署之前就与众爱卿商议过让土地物尽其用之事,赫司农今日所说的‘一村一品’就是咱们当时讨论的具体理论,所以众爱卿,有意见是对的,有想法更是好的,总归是让国富、民强的,所以具体细节,稍后朕会让司农署整理成册,然后下发到三省六部,到时候列位卿家,都可参与修改、制定,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今日只是让大家对‘一村一品’有个初步的了解,待一切完成之后,再由朝廷逐步向全国推行。”皇帝适时出来打了圆场,不然一个一个的问下去,他也怕赫儒依脑子转不过他们。

司农署上下对起草新的法令很有兴趣,这是对所有人的一次锤炼,所以大家每次开会都会努力、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希望自己的建议最后会被采纳。

《一村一品细则》中,涵盖了几乎全部关于一村一品的知识,除了诠释了一村一品应当满足最能体现当地优势、最能占领消费市场、能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靠质量打响产品的知名度这四个基本条件,这些基本的东西以外,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开了荒山的地方也要做好防洪等工作,以防遇到暴雨,山洪暴发。其中还提到了修坝防旱等问题。

《一村一品细则》一经呈上朝堂,就引起了朝廷的轰动,不管你对农业是否感兴趣,这部细则还是让许多久经朝廷的人十分震撼,这不是凭空想象出的东西,每一样东西都充满了司农署每一位官员的细心研究,且不说这一村一品的理论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效益,单是几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就可以让大燕国的国力直线上升了。近一年的时间,司农署终于用理论与行动征服了所有人。

《一村一品细则》的被认同,也预示着大燕国“闲时务农战时兵”的军事体系改革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推行起来更是如鱼得水。

而这期间,金元吾的案子也告一段落了,京城宁寿堂的内鬼终于揪了出来,其他和他们联系的人也都陆陆续续被缉拿归案,可就在一切要水落石出的时候,全部罪犯都被灭了口,这件案子也就成了悬案。但好在金元吾的嫌疑彻底摆脱了,他不再受限,必须在京里呆着了,所以,他回了趟彭城,一方面是生母迁坟后他还没有去祭拜过,另一方面,也是帮助赫儒依去看看张氏。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这一年似乎对于所有人都是忙碌的,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赫儒依常常想,工作似乎是忘记仇恨、忘记伤痛的良药,她把所有精力都扑到了她最爱的事业上,余下来的时间,她就只想快乐的活着,这样的生活或许也不错。来年,或许依旧忙碌,但她享受着,又有何惧?(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