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和费祎得到我的信件,突然地断粮打乱了原本计划好拖延时间的部署,只能回撤。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四种方案,第一,与魏军决战,击溃夏侯霸,夺取魏军口粮。但现在魏军毫无战意,由于司马懿正在征辽东,曹叡的指示是避免两线作战,防止与蜀军正面冲突。想攻城战打下郿县,做到丞相都没能做到的事,心里得好好掂量掂量。
第二,回撤汉中,但汉中有李恢负责防守,阳平关大门一关,除非有麋鹿大军相助,还有魏武帝曹操那样的战略指挥和一众骁勇善战的将领和军队,对手也是张鲁这样的道学爱好者,不然还不如去打郿县。
第三,按信中指示去做,那就是全面投降,将手中指挥权交出。这种情形,杨仪和费祎仍然不能接受。
最后一种,联合张苞,走陇山道,突袭陇右,复刻张合的传说。
杨仪和费祎早有此打算,虽然费祎派出的使者迟迟未归(已被廖化斩杀),但是杨仪再次派出使者,却得到了张苞支持的回复。
两人不敢耽误,立刻率军五万人班师,走陇山道,途径略阳-街亭,向天水进发。
两人劝说张苞一同讨逆,或者与中军换防,张苞回复,按丞相指令需要守好略阳城。
中军行至天水,却发现原本好走的大道变得泥泞不堪,几万大军行进得苦不堪言。杨仪和费祎仍然选择走这条路线,而吴懿选择分兵跋山涉水走小路。
我在半月之前,部署用农业生产用的水车将附近的水将其必经之路浇灌得泥泞不堪。
跟大军的伤亡比起来,这些瓶瓶罐罐打碎了可以再建,何况把道路弄得泥泞,过阵子天晴了又会恢复如初。
我想方设法地拖延费祎他们的行进速度,是想拖到中军的粮草耗尽。
张苞按照计划,将费祎所部押送粮草的士兵请进了略阳城,犒军。
但派军马将粮草扣留在略阳,从而截断了中军后续的粮草供给。
就这样,中军行军受滞,所带的粮草也消耗殆尽。好不容易趟过淤泥路段,中军已经毫无战斗力可言。
我在路旁设好了巨大的横幅,写着“前方五里大将军陈溢之摆宴犒军”,犒军的消息在中军传开,中军将士看完完全没有了战意,只想去吃饭和休息。
杨仪和费祎自知大势已去,也陇不住手里的军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走近犒军地点,却发现前方已经起了一座小城,城内升起了袅袅炊烟,伴随着饭菜的香气,让一群饥肠辘辘的士兵加快了步伐,争相恐后地往前冲,杨仪和费祎完全控制不住。
然而,在城门前挖了一道堑壕,城门上贴着一条标语,“脱下战甲和武器,扔进沟里,进城吃饭。”
城上布满了弓弩手,但却没有现身,邓芝在城上带着一筐筐白面馒头大喊,让士兵将盔甲和武器扔进堑壕,进城吃饭。
士兵们纷纷照做,涌入了城门。
三万五千人中军士兵,瞬间丢盔卸甲,被本部收编。
吴懿率领着剩余两万人,没有走泥泞的短路,而是选择绕了远道,跋山涉水,最后虽然也狼狈不堪,但仍然保全了建制。
我目前在陇右的部曲以达到6万之众,能轻而易举的吞下吴懿。我派遣严易送上了十日军粮,吴懿当即表示,“凡大将军有令,无所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