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再优秀,不忠于自己都是枉然。反之,只要够忠心,有些小缺憾皇帝也是能忍一忍的。
李世民就有点疑惑了。
这辛弃疾也是能文能武,还忠于宋朝,怎么就不得重用了?
那宋朝的皇帝眼光是有多高啊,这样的臣子都看不上?
——————
【辛弃疾勇猛的表现,吸引了朝廷的注意,招他入京为官,封了个江阴签判,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秘书。
虽然官职不大,却总算进入了当时最大的上市公司,顶头上司是皇帝。
就这样,辛弃疾开始了他又一段鞠躬尽瘁的打工经历,一打就是20年。
然而,辛弃疾本以为自己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终于能够实现了,可现实并不如他想象的那般美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辛弃疾隐约察觉到皇帝有收复失地的想法时,立马就写出了《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策略,呈现给了宋孝宗。
宋孝宗看了,连连点赞,并转发给群臣,然后收藏在书架上。
只不过,相对于抗金的战略,宋孝宗貌似只是单纯的欣赏辛弃疾的文采。
加上宋朝的官场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宋孝宗虽有出兵之心,可众大臣不同意。
所以每每当辛弃疾问起何时出兵,宋孝宗就只能说,额,东西我看过了,小伙文笔很好,态度很硬,想法很行,所以……下次一定。】
(“守江必守淮”现在还在用)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欣赏文采》)
(出兵之心。皇帝:有但没完全有)
(下次丕定)
【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何南宋一直不采取辛弃疾出兵抗金的建议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南宋战斗力太弱吗?并不是。
首先岳飞不是吃素的,虽然宋朝尚文,但并不是战五渣。
南宋之所以反对出兵,主要是因为两点。
第一,宋朝本身就是因为武将谋反而得以成立的王朝,所以防武将就跟防贼一样。
其二,宋朝官员们的待遇极高。据宋史记载,官员即便没有实职都可以领取俸禄,除正俸之外,还有茶米油盐和官田。
可谓是衣食住行一条龙全包,而这样优厚的待遇都建立在没有大量军队开支的基础上。
所以提升军事,意味着大半的官员俸禄减少。于是,在抗金这事上,就变成了用钱包投票。
此时一心只想抗金的辛弃疾,因为职场的水太深,根本把握不住。
大臣们一边联名跟皇帝说,我们和金国的和平是好不容易才换来的,您不可听信奸臣胡言呐。
辛弃疾作为归正人(从金国沦陷区来到南宋的人),毕竟不是自己人,您不可不防啊。
然后又一边以长者的姿态告诫辛弃疾,年轻人要讲官德,朝廷要以和为贵,不要搞窝里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