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初光正在屋里悠闲地品着茶,忽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了进来,差点没把她的茶杯给震翻了。
她一听就知道,肯定是自己那位风风火火的舅父来了。
“舅父今日怎么进宫了?”瑶初光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相迎。
厉国公:“我已经将手头上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准备过几日就回边关了。”
瑶初光点点头,齐国连续打了两场大战,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是损失也非常严重,元气大伤。
周边的国家已经开始蠢蠢欲动,随时都可能上来咬上一口,历国公必须回到边关坐镇。
厉国公深知朝堂之上的复杂与微妙,他清楚那些被清算的大臣罪有应得,但没有他们无疑给朝廷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朝堂之上,每一个空缺都如同一个潜在的裂缝,若不及时填补,随时可能演变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厉国公语重心长地说道:“阿初,那些蛀虫的确应该被清理,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朝堂上的现实问题。那些空缺的位置,急需有人填补。”
瑶初光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舅父所言极是,不知您有何高见?”
厉国公沉思片刻,说道:“我打算让星汉带一些边关的文官回来,暂时填补这些空缺。他们虽然可能在水平上有所欠缺,但至少可以保证朝堂的基本运转。”
然而,瑶初光却摇了摇头:“舅父,您的想法虽好,但边关同样需要人手。如果我们抽调太多边关的文官,恐怕会影响到边防的稳定。”
厉国公听后,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瑶初光说得有理,边关的稳定同样重要,不能轻易动摇。
瑶初光见状,微微一笑,说道:“舅父,我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瑶初光深知,世袭制和察举制虽然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经逐渐沦为了权贵阶层的工具,使得社会阶层日益固化,人才流动受到严重阻碍。
作为一个拥有现代灵魂的人,她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打破这种垄断,就必须进行深刻的制度改革。
瑶初光决定推出科举制,以取代现有的官员选拔制度。
她深知科举制的优势,它不仅能够公平地选拔人才,还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厉国公听完瑶初光的提议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震撼。
他深知科举制的优越性,这无疑是打破现有利益格局、选拔真正人才的一剂良方。
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任何重大的改革都会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痛处,科举制也不例外。
厉国公的眉头紧锁,科举制的推行将会是一场硬仗。
权贵们的利益一旦受损,他们必定会群起而攻之,甚至可能引发一场政治风暴。
然而,瑶初光却显得异常淡定道:“到时让星汉表哥提着剑去上朝,谁反对就揍他!打服为止。”
厉国公听后,差点没笑出声来。
他没想到瑶初光竟然会想出这么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
“初光啊,你这办法……倒也有几分道理。”厉国公不得不说这办法虽然粗暴但确实管用。
但权贵明面上反对不了,不代表私下里没有动作。
厉国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本就艰辛,能够吃饱穿暖已是不易,更别提读书识字了。
而那些有权有势的权贵子弟,却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优势被削弱。
厉国公担忧到时权贵门阀联合,没人来参加科举考试,同样推行不了科举制。
瑶初光突然转移话题,问起了厉国公是否认识刑部的吴尚书麾下的门客柳先生。
厉国公一脸茫然,不知道瑶初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如实回答说自己并不认识。
瑶初光见状,微微一笑,又问:“那您总该认识吴尚书吧?”
厉国公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确实认识这位刑部的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