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娟最开始做的买卖就是收废品,她现在可不怕赔本,大不了自己从头再来。
她觉得求这个找那个说半天,还不如直接承包几块地自己干呢。
等他们技术好了,大棚规模大了,大家看到能赚钱,自己就跟着干了。
郑新娟的想法很有道理,就连一向保守的小梅姐也觉得值得冒险。
“要不咱们就试试,大不了这半年多赚的都赔进去呗。”
小梅姐难得大胆了一次。
“呸呸呸,怎么会赔,明年至少翻三倍!”
郑新娟做买卖,最想听的就是吉利话。
“那就这样定了吧,剩下的就麻烦姐姐你们了。”
赵星河向郑新娟和小梅姐拱了拱手,显得非常正式。
“上了半年学,就给姐姐学个这动作回来?”
郑新娟用手指点了赵星河脑门一下,狠狠地“哼”了一声。
“小梅姐,咱们的车队还有服务站手续都办好了吗?”
赵星河冲着郑新娟傻笑了一下,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办好了,都是个体户,挂在我们几个人名下。”
“说起来,咱们这几摊子买卖还是一盘散沙呢!”
手续的事都是郑新娟负责的,毕竟有本家陈凤刚的帮助,每次都比较顺利。
“那就先这样吧,我之前看书上说,要是弄到一起太麻烦了,我也搞不懂。”
赵星河知道有公司的概念,可是那些规则对他来讲简直就是天书。
现在的个体工商户也挺好,镇上的这些买卖基本上都是个体户。
“明年的大棚要是弄好了,以后说不定咱们得开个合作社。”
赵星河听会计大爷他们说过合作社的事,清木县就有好几个药材合作社。
“弟弟,别的不说,以后你可得常回来看看,说不定哪天姐姐跟小梅就卷钱跑啦!”
郑新娟觉得事情都商量差不多了,跟赵星河开起了玩笑。
“没事姐姐,你该走就走,只要大胜哥同意就行。”
“至于钱不钱的无所谓,反正也都是你们赚的,我也用不着花钱。”
赵星河知道郑新娟就是嘴上说说,心里可是保守的很。
“姐姐管他同不同意,要是有顺眼的,姐姐说走就走。”
郑新娟说起话来可是没有顾忌。
在村里,这样说话的人太多了。常把这种话挂在嘴边的,家庭其实更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