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钱币&ldo;永乐通宝&rdo;有的含锌高达99。欧洲到18世纪才开始冶炼锌。
文史中记载道:&ldo;明代炼钢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嘉靖时已发明了&lso;苏钢&rso;冶炼法,现代冶炼专家周志宏说,&lso;(苏钢冶炼法)在国外还没有类似发明,显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明……整个过程适合现代的冶金原理,不用坩埚而创造出一种淋铁氧化的方法而使渣铁分开,成为比较纯的工具钢。这是中国古代先进炼钢工人的智慧结晶&rso;。同时还发明了生铁淋口法,运用生铁水淋灌工具刀口,使工具有钢的锋刃,也是明朝人民的独特创造。&rdo;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做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做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欧洲到西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在哲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量变最终能够达到质的飞跃,明朝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不仅仅在于数量上,更重要的是,明朝各位科学家们能够融会贯通,将历史中的科技加以发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这种现象,即便到了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在位时期,也依旧坚持着,如果历史之中没有发生过&ldo;李闯王&rdo;发起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如果明朝并没有灭亡,或许中国真的就能够成为一个科技大国,这一点不无可能。
在前面我们已经详细地介绍了明朝在各个领域方面的发达技术,但是明朝的灭亡、清朝的闭关锁国,却将这个即将发芽的科技小希望扼杀在了&ldo;保守&rdo;的摇篮之中,可以说,历史就是这样残酷,一个小小的决定,或许就能改变一个国家在一个领域上的发达,明朝科技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明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朝代,并不是一个盲目排外、闭关自守的天朝,综合国力胜于当时正在扩张的俄罗斯。明末蓬勃发展的工商业完全可以促进水运甚至铁路的发展,工商业发展能增加财政收入,矿冶业和运输业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力量,既然工业革命有助于巩固政权和开疆拓土,即使不进行政治改革,明朝政府也没理由抗拒器物层的变革。
如果明朝不灭亡,中国完全有可能和欧洲国家一样,在18世纪坐上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列车。由于中国地大物博,资源自给有余,只要能在18世纪进行工业革命,中国绝不会在19世纪末沦落到半殖民地的地步。
根据当时明、清两国的力量对比,如果明朝中央政府不被农民起义军摧毁,满族就不可能入主中原,只能在关外武装割据,当经济更发达的明朝能为军队装备大量火枪和大炮时,就能击败满族政权重新控制东北亚地区,并越过长城向北面进攻,重新夺回汉唐时期就属于中国的广大地区,在北部建立起一条抵御俄罗斯入侵的防线;如果明朝政府认为北方的朔漠之地不利于发展工农业,或是北面的防线稳定了,就会继续郑和下西洋的事业,征服日本和东南亚,在海外维持一批殖民地。
如果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和江南地区能实现工业革命,也将带动东北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使他们早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中华民族能在19世纪就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世界的格局就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而可能是:俄罗斯不拥有在太平洋的海岸线,势力范围甚至不能超过贝加尔湖以东;日本只能是中国的殖民地或属国。中国具有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无可争议的政治和军事领导地位,经济、科技水平在全球居领先地位,人民生活居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得到发扬光大,汉语将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然而,强大的明朝还是在17世纪中叶灭亡了,亚洲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随即征服了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神州陆沉,山河变色,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汉族继元朝后,第二次沦为异族的奴隶。明朝的灭亡,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华文明的一场浩劫。宋朝亡于元朝,已经使中华文明倒退了一次。马可&iddot;波罗记载的元大都的繁荣,与其说是蒙古人的功绩,不如说是汉人社会日益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的结晶。元朝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统治严重地摧残了中国温柔敦厚的儒家文化传统。明朝的灭亡,让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民族又一次沦为奴隶。鲁迅说过,中华文明的真正衰落就是因为这两次野蛮的异族入侵。明朝灭亡的历史,是一部斑驳的血泪史。明亡清兴,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张居正改革,富国强军
如果将明朝的发展轨迹用抛物线画出来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明朝有两个比较辉煌的时期,一个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另一个就是张居正变法时期。相比于明成祖朱棣的戎马生涯,张居正则是独担重任。
关于张居正的成长故事,无外乎也就是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母同时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乌龟形状的白色的玉,于是张居正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名,叫做白圭,这可是个吉兆啊。张居正出生之后也不辱使命,从小就显现出神童的本色,很顺利地通过了科举考试之后,就跑去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