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使徒正文卷第章:抬阴棺()“什么东西?”鲁友诚肉眼可见的慌了。
“别乱,距离还远。”程茶安抚众人,随即一行人走出,打算换个位置更好的地方观察。
“他全斗封怎么办?”呼延鸣位置在最后面,扭头看了眼被捆的严严实实的全斗封。
可没人理他,呼延鸣也不敢擅作主张,只好跟了上去,走出林子,这下视野好了许多,一行人蹲下身体,死死盯着山脚下村庄里的火光。
慢慢的,众人也看清了一些,出火光的是一盏盏白色的灯笼,这是一队提着灯笼的人。
随着这队人走出村庄,距离杨逍他们又近了一些,大家看的更清楚了,刘海萍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脸色愈惨白,“那是什么东西?他们他们为什么抬着一口棺材?”
只见这支队伍里足有o几个人,穿着打扮更是古怪,黑衣黑鞋,戴着一顶红色的犄角帽,腰间缠着条红腰带,几人提着灯笼在前面开路,中间四人抬着一具棺材。
“是出殡吗?”隋成国皱起眉头,“可出殡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没有唢呐,没有哭喊,这只古怪的队伍在夜色下疾行,度非常快,按理说一具大棺材再加上里面的尸体,重量一定不小,四人抬棺能长时间平稳走就算不错了,可这抬棺的四个人,脚步如飞。
还有,抬棺最重要的就是四平八稳,切忌力竭换人,否则会触怒棺中亡灵,而且脚步这么快,就不怕中途出了差错,将棺材摔在地上?
总之,这些人给杨逍的感觉就不像是抬棺人的稳妥,而像是在将某個棘手的东西尽快丢出村庄。
棺材有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
“是抬阴棺。”童寒眯起眸子,似乎是现了什么。
“你在说什么啊?”刘海萍被这句话吓到了,她嘴唇哆哆嗦嗦的,这队抬棺人给她的感觉非常不好。
抬阴棺的说法杨逍知道,一般都是灾祸横死之人怨气重,导致尸体双眼无法闭合,或是嘴巴大张着,不能合拢,也就是民间常说的死不瞑目,口不合圆,这样的尸体不能贸然下葬,否则轻则遗祸后代,重则横生邪异,不日之间酿成血灾。
破解办法自然也有,不过请高僧大德前来度所费颇丰,效果也未必好,于是就有阴行高人琢磨出了一种邪门法子,可以将死人的怨气转嫁出去,就是抬阴棺。
这抬阴棺虽然阴损,但确实好用,又简单易行,就是在死者死亡的第三天午夜,找几个命数相合之人抬着装有死者的棺材,来街上闲逛,无论撞见谁,也不忌男女,只要是个活人,就纠缠上去。
不用做什么特别之事,几个抬棺人就与此人闲聊就行,聊的同时尽量把棺材头的那面对准此人。
聊的话题有讲究,要把话头朝着棺材里死者的死因上引,只要被撞见的人参与了话题,并表了评论,无论好坏,这都叫缠上了。
只要抬棺人察觉到棺材忽然轻快了,那也就意味着死者的那口怨气转嫁到此人身上。
怨气出去后尸体也就能闭上眼,合上嘴巴,正常下葬了,可被那口怨气缠上的人就倒了血霉了,轻则破财大病一场,重则遭遇血光之灾,能不能挺过去,就全看造化了。
“不对,不是抬阴棺。”程茶压低声音,“从这队人的穿着打扮看,黑衣配红帽红腰带,确实是抬阴棺的装扮,可抬阴棺的棺材里面一定是有尸体的,他们这具棺材太轻了,应该是具空棺。”
闻言杨逍不由得看了这年轻人一眼,此人岁数不大,见识却不小,二人的看法一致,有怨气没咽下的尸体要比寻常尸体重得多,绝对没理由会被如此轻易的抬着走。
可童寒说的也没错,这些人的穿着打扮又确实是抬阴棺的装扮,杨逍也不清楚这队人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很快,这队人就来到了河边,程茶猛地皱起眉,“他们要把棺材丢进河里?是疯了吗?”
棺材遇水本就是大忌,古往今来只要土葬用棺的第一标准永远都是防潮隔水,水主阴,这棺材里虽然没装尸体,但里面也免不得有死者的衣物或是钟爱的物件,杨逍完全想不通他们要做什么。
可下一秒,生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傻了眼,只见这队抬棺人非但不减,反而越来越快,径直冲向河里,然后然后踩着水,就那么摇摇晃晃的在河面上的奔跑,方向正对着他们所在的半山腰。
“我艹!”杨逍第一个跳起来,“是他妈鬼抬棺,冲我们来的!”
在场所有人都懵了,谁也没料到刚来这个世界还不到个小时,竟然撞见了鬼,而且还是一队鬼,抬着个空棺材就冲他们来了。
刘海萍一时间腿都软了,蹲在地上,说什么都站不起来了,嘴唇哆哆嗦嗦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跑!往山里跑!”程茶也回过了神,招呼着众人,“不要散开,千万别散开,不会有事的!”
杨逍也明白怎么回事,刚才见鬼直接踩着河面冲过来,他也被吓到了,但现在想想看,棺材只有一具,这些鬼最多只杀一个人也就差不多了,要说刚上来就遭遇o几个鬼的午夜大追杀,连杀好几个人,这也不现实,如果真有这种地狱难度那他们直接自杀好了。
至于死的那个人,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那个全斗封,之前现山脚下的村庄里有动静,可几乎没人提要把全斗封放下来,就是为了预防这种极端情况,现在好了,就算那些鬼东西冲过来,死的也是全斗封。
就在大家准备好逃跑时,忽然,那队已经从河上跑到对岸的鬼抬棺队伍忽然停下身形,o几道鬼影就那么默默站着,为的几个提着灯笼的家伙在附近按照某种规矩走了走,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
片刻后,这些鬼影全都跪了下来,对着杨逍他们所藏身的位置叩拜,一连拜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