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主要观点 > 第100章(第1页)

第100章(第1页)

这里主要用江南制造局和马尾造船局等几个较大的厂的情形为代表来说明这些官办的军事工业的特点。

这种官办军事企业的产品,因为不是商品,所以是不计算成本的。企业不管盈亏,所以没有从利润转化而来的资金积累。它的扩展和停滞取决于负责官方拨款的多少,而不决定于市场的需要,也同企业经营的好坏无关。这些军事企业的开办经费一般是军阀官僚们从他们所掌握的军钩中拨出一部分,或从当地的关税收入、厘金收入中攫取一部分来充当的。李鸿章办江南制造局的有一部分经费的来源尤其特别。他让一个&ldo;因案革究&rdo;的海关通事唐国华和&ldo;同案已革&rdo;的两个扦手(即海关上的检查员)拿出四万两银子来&ldo;赎罪&rdo;,他就用这笔钱买进上海虹口的美国人办的一个小机器厂,作为他的工厂的基础的一部分1。这些官办军事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必须每年支出大量经费(由于下述各种情形,这种经费支出是很大的)。在同治六年(1867年)前,各地海关收入中每年要提出二成偿付对外国的赔款,在赔款偿清后,李鸿章就把上海海关收入中的这两成用作江南制造局的经常经费。天津机器局的经常费用是从天津海关收入中提取四成。福州船政局的经费也主要是从福州的海关税收入中取得的。

这种官办军事工业在技术和生产资料方面极大地依赖外国。创办这种军事工业的军阀官僚都靠外国人做他们的顾问,为他们到外国购买机器材料,雇用&ldo;洋匠&rdo;。李鸿章在苏州、南京开始办军事工厂时所依靠的主要是一个英国人马格里,此人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中的一个军医。江南制造局在开办时依靠的是两个美国人,直到它创办三十多年后,仍由两个英国人分别&ldo;负责全部工程事务&rdo;和&ldo;负责制炮装炮。&rdo;1崇厚开办天津制造局时交给密妥士全权办理。密妥士是个英国商人,又当过美国和丹麦的领事官。左宗棠开办福州船政局则以他在反太平天国战争中的老朋友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为正副监督,&ldo;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rdo;2。他们又以高薪雇用不少外国人做技术工人。作为顾问、监督和技术工人的这些外国人,很多其实并不是这方面的内行,也并不真有高明的技术。总理衙门在光绪六年(1880年)批评马尾船政局说:&ot;当初雇募洋人日意格等本非精于造船之人,所募洋匠帮办艺亦平平。所造之船多系旧式&ot;3。

这些官办的工厂固然生产出了船只、枪炮、军火等等,然而不但机器全部是买自外国,而且原料、材料,以至产品的许多部件、零件都是从外国买的,这点从江南制造局的各年收支报销中就可看到。试举光绪十年(1884年)的报销为例。这年共支出银七十万两多一点。其中购买&ot;外洋炮位,炮弹等件&ot;,&ot;购买外洋大小机器及一切机器&ot;,为制造枪炮子药,为制造机器,为添建厂房、修理船坞而购买&ot;外洋物料&ot;,以至力行船而购买&ot;外洋煤油&ot;等等,总之,购买一切外国的东西,共达四十五万二千多两,占总支出的近百分之六十五4。所以李鸿章说:&ot;沪局(指江南制造局--引者)各船虽系自造,而大宗料物无非购自外洋,制造工作亦系详匠主持&ot;5。他又说:福建的厂和上海的厂&ot;物料匠工多自外洋购致,是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ot;1

福建的马尾船政局在光绪二年(1876年)前,先后造过十九只小型的汽机木船。这些船是日意格买了法国的破旧机器装成的。以后开始造所谓铁胁船,光绪八年(1882年)造出了第一艘二千二百吨、配炮十尊的兵舰。到了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又造了几艘。这些兵舰是怎样造出来的?船政大臣裴荫森的报告说得很明白:要&ot;设法购置&ot;&ot;外洋钢铁、栖木各料及轮船应用之电灯水雷、应用之电缆各件&ot;,要&ot;由英国采购康邦新式机件全副运回工次,镶配合拢&ot;,还需要&ot;外洋定购之船身钢板并轮机水缸、钢料等件&ot;,要&ot;在法国科尔苏制厂定购钢板料件&ot;等等。这些船上配备的&ot;炮械药弹&ot;也都是从德国克虏伯厂买来的2。再看一下崇厚开办天津机器局的情形。他说:&ot;顷据密妥士面称:现接英国来信,所有制造火药、铜帽机器均已买妥,共用二万一千余金镑,核银约七万余两。应雇大船三只运送来津,每船需雇价三千余金镑,共需船价约三万两上下&ot;,还同时买了一千几百吨的煤,据说:&ot;英国煤斤用作机器甚为合用,而较中国煤价值又廉&ot;3云云。

这种情况当然并不奇怪。在采掘工业、金属冶炼工业、钢铁工业、一般机器制造工业毫无基础的情形下,这些军阀官僚想搞出他们所需要的军事工业,当然只能一切都靠向外国买。这样的军事工业当然不能成为独立的民族工业。

这种封建性的、买办性的官办军事工业,经营管理是极其腐败的。无例外地,都是用封建官僚衙门的习气来办企业。管理机构庞大,讲究排场,不顾实效。企业中的官员们坐食高俸,而且还有许多凭一张八行书而挂名支薪的人员。至于采办各种洋货中的虚报贪污,那就更不用说了。光绪初年有人说:&ldo;外洋工料尤易浮冒,报价每至四五倍之多。……故人谓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rdo;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