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不敢当,还请府尊大人吩咐,末将定当全力配合府尊大人行事。”
站在一旁的胡师爷看着东翁全程牵着那陆百户的鼻子走,嘴角悄然一扬,继续安然侍立于一旁,只是手中折扇拿捏得越发地轻松。
。。。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在今贵阳设贵州卫,原额旗军五千七百四十名;洪武二十四年,又增设贵州前卫,原额旗军六千九百五十名。
这两卫“调北征南”的卫所官兵,按明制属于军户,一人在军,阖家前往,未婚者予以婚配。
因此,这批军户共计一万两千六百余户,另外贵阳府城东大门的龙里门,西大门的威清卫,四卫屯堡星罗棋布,遍置贵阳及四郊。
与此同时,又有“调北填南”的民户和匠户居住贵阳。到得万历年间,最少有十万之数的汉人在贵阳定居。
降庆二年时,经贵州抚按官杜拯、王时举奏请,移原置今惠水县的程番府入省城,隆庆三年,更程蕃府为贵阳府,贵阳始作为行政区域之名。
而原本的程蕃府学亦更名为贵阳府学,不但包括土司子弟,还有官生、民生均在此附读。
大明朝廷规定,不入儒学读书习礼者,不得承袭土司官职。
看着眼前这占地颇具规模,距离忠烈庙、关羽庙不远的贵阳府学。
杨平安觉得既陌生而又熟悉,陌生,是因为自己穿越之前,早就已经结束了学生生涯。
熟悉,那是因为记忆中那些关于原来那个杨平安在府学中的点点滴滴一一浮上了心头。
“杨平安,还愣着做甚,赶紧进去吧……”
身边的苏卜易拍了拍站在府学门口的杨平安,大步朝着府学内行去。
看了一眼夕阳余辉下的府学正门,杨平安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迈步走进了府学。
今日又经历了这样一场惊变,这些播州土司子弟们得了杨平安的交待,倒也不敢懈怠。
纷纷写下了家书,讲述了今日的惊变,交予了亲随,快马送回播州。
杨平安亦坐在自己的学舍中奋笔疾书的当口,就看到了苏卜易毫不客气地推开了自己的学舍。
一屁股就坐到床上,两眼直勾勾地瞪了过来。
“你这是有事?”杨平安无奈搁笔问道。
“平安老弟,昔日你藏得实在太深,今日我才发现,你不但有勇有谋,而且胆略见识都过人一等。”
“这些跟你过来找我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你,今日连番救下我的性命,至少三次,这足以证明杨平安你是我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