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的租、庸、调、义仓、户税,这些正儿八经的税收缴纳。
李瑄没有时间去拿一地试验。
即便试验过,将来布告天下的时候,也会使有差池生。
索性激化除贱为良运动,使摊丁入亩在这种矛盾下进入郡县。
“臣等听从陛下旨意。”
文武百官没有明确拒绝,相较于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使大臣们明显感觉到向下的宽松。
在场大臣不少是士族出身,但他们清楚,连皇帝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士族。
经过造纸术、印刷术、氏族志的冲击,又连续被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等皇帝打压。
让一个士族去反抗李瑄,拿什么反抗?
强权即真理!
李瑄一度扩建军队,扩大锦衣卫的人数,也是为随时应对这些人。
士族能兴起,成为门阀。最主要是垄断知识。
李瑄不认为士族是杀完的。
如果没有造纸术、印刷术,杀光一批权贵,一定还会诞生新一批权贵。
造纸术的应用,使小姓子弟、寒素子弟的崛起,才是士族没落的征兆。
历史上大唐的牛李党争,何尝不是士族与寒门的较量?
从此就能看出,士族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李瑄提前十几年,利用高力士布局雕版印刷术。又结合喜爱“盛世”的李隆基设立乡学。
再加上他对科举的改革。
寒门出贵子,蔚然成风的格局,已即将形成。
蝴蝶效应下,一个不经意的政策,就能影响千千万人。
“摊丁入亩之事,由政事堂宰相总览。卿等组织监察御史,以组为效应,监察地方,督促常平新法事宜。”
李瑄将此事安排给五位宰相。
现在御史台改制,监察御史从十五名增加至三十名。
即三十个巡视组。
且监察御史从八品小官,提升到正六品上,属吏增加十人。
以证明李瑄对监察的重视。
同时,监察御史的升任,大部分从县令中提拔。
优秀的县令,提拔为监察御史,借助县令对基层地方的了解,更容易得知其中的门门道道。
如果在监察御史上优异,直接提拔为太守。
这种升迁机制,会促使监察御史兢兢业业。
“臣遵旨!”
五位宰相出列领旨。
虽然李瑄以天策府、秘书监、锦衣卫实施自己对国家的绝对掌控。
但李瑄一直以内政交给文武大臣打理。
在处理政务上,他并没有独断,一些奏折,他认为简单,且没有争执的,会直接签字。
如果有争执,他就会画上圈,送往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