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廷正在为了官府胥吏衙役一事,而开始在昌平报上争论不休,俨然要演变成一场大辩论的时候。
因为张居正的暂压已经拿到手的吏部行文。
顺义县尚未有所变动。
但风声既起。
这些公门里的小吏,依旧是敏锐的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
这一日。
正值九九重阳。
本该是家人登高望远,敬老团圆的日子。
但顺义县衙却照旧忙碌。
上头顺天府发下的公文,早就带着第一批被征辟的百姓前往河道,开挖清理河道,以备开挖成能通航一千料官船的运河。
只是服役的人丁数,依旧没有达到顺天府所要求的本县三分之一户。
早早的。
户房算手吴壮,便急匆匆的自外面进了衙门。
他先去了工房寻到孙兆东,而后两人便钻进了吏房,拦在正要出门的张麒面前。
“出事了!”
吴壮面色焦急。
不等张麒开口询问,吴壮便将腋下夹带着的一份报纸递给了张麒。
吴壮皱眉道:“朝中现如今议论官府胥吏衙役的风声越来越大,各方争论不休。今日这一版昌平报,从头到尾全篇刊登的都是有关胥吏衙役的文章。”
过去。
昌平报固定的头版文章,基本都是聂豹三位老先生或者是士林大儒们讨论经学的文章,然后就是各地的奇闻轶事,以及针对之前某一篇文章的相互辩论。
而自从那篇《国朝胥吏衙役考察报告》的文章刊登出来后,昌平报的版面就开始越来越多的添加有关此事的辩论。
得益于依托陆绎麾下锦衣卫铺到南边的渠道,南方有关此事的辩论文章也是快速的潮涌进昌平书院,然后经过遴选刊登出来。
但是今天。
这一份最新的昌平报,竟然全部都是讨论胥吏衙役的文章。
顺义县吏房书手张麒快速的翻阅着吴壮递来的昌平报,每翻一页,张麒的眉头便凝重一分。
最后。
张麒将报纸重重的合上,拍在身边的桌子上。
“不好了!”
只是一瞬间,张麒便看明白了当下的局面。
他回头看了一眼吏房公廨。
因为近来顺义县负责承担开挖运河的差事,衙门里大多数人都在外面忙碌。
今天吏房公廨里,如今就只有他们三人。
张麒连忙关上公廨的屋门,拉着吴壮、孙兆东两人坐下。
他看向吴壮、孙兆东两人。
“最近下面庄子上的,可有歹人再行上告之事?”
他们私收上工银、下工银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所有人都愿意交的。
有不愿意的,便会有心中怨愤的。
有了怨愤。
自然会有人来衙门上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