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人继续砍柴。
饮食组则为地理考察队做出行的准备,几个女生把狼肉切块煮熟,烤制烙饼。
考察队的人员已经确定,明日出发。除了林茜和许晶晶,还有一个名为曹动的历史专业学生,他家中务农,对种地很有经验,而晋桐作为保安员持枪随行。
曹动和晋桐都有驾驶基础,摸索马拉爬犁的技巧优势很大。两人在晋静的指导下,很快进入状态,驾驭如风。
一天时间,众人齐心协力把简易茅厕建成。虽然泥坯未干,但浇水冰冻后,矮墙就垒起来了。屋顶则是柴草加湿泥,保证密不透风。
五谷轮回之所可供两人同时如厕,但是中间没有隔断,只能男女分时使用。
毛志刚接受命令,打造木门。
他抛开一切不切实际的要求,用双层木栅栏夹泥土的办法造出一扇能挡风的门。虽然这门沉重且开关极其不便,但他保证能坚持一个月不散架。
农民马丁对这间厕所嗤之以鼻,这建筑哪怕在穷乡僻壤都不合格。
当晚的总结会上,吴锐提出,营地建设还处于应急阶段,接下来应正规化、长期化。虽说要搬家,也不能继续住帐篷,毕竟保暖效果太差,好几个人都被冻感冒了。房子必须盖起来!
众人讨论半个小时,考虑到劳动强度和冬天气候,决定向打鹿人学习,穴地而居,盖“地窨子”。
这种游猎民族的冬季住房盖造方便,保暖性好,非常适合短期居住和建筑技术低下者。至于耐用性根本不在考虑中。
陈真秀介绍了建造要点,就是先挖出长方形土坑,再立起柱脚,架上高出地面的尖顶支架,覆盖上泥土、树皮、干草等就可以了。
地窨子里还可以设火灶取暖,当然烟囱是必须的。
聊到这里,陆天锡表示必须挖菜窖,否则那一吨大白菜绝对会冻烂,而女生们提出当务之急要修个浴室,还要有个大浴桶。
浴桶又从何而来呢,当然只能靠有祖传手艺的毛志刚了,可怜他一个冶金专业的高材生,却要在荒野上当木匠。
一桩桩,一件件都缓不得,但饭要一口口吃,工作要一步步地做,吴锐平息争论,按照轻重缓急协调安排了人力、日程,大家都衷心信服。
开完会,劳累一天的众人早早睡下,再没有了昨天诗会的兴致。
来到荒原的第三日,地理考察小队启程。
晋桐、曹动、林茜、许晶晶四人分乘两架马拉雪橇,带上了帐篷、食物、铁锨、镐子等。
出发前,晋桐给两匹马喂了狼肉和盐。阿什库特别交代过,打鹿人的猎马没人管也会自己刨雪挖草吃,但要让马儿干活,就得吃好的。马吃肉乍一听骇人听闻,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
小队于清晨上路,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离开。
漫无边际的原野上,爬犁不疾不徐。
高高的荒草被积雪掩埋大半,萧疏的树林不时映入眼帘。松树高大挺拔,柞树枯黄的枝叶瑟瑟抖动。
唯有白桦树棵棵笔挺、窜向天空,引人瞩目。厚厚的白雪覆盖枝头,白色的树皮宛若新装,大眼睛一样的树疤好奇地看着他们,仿佛早就期盼着人类到来。
据林茜估算,满盖荒原是一个狭长的地块,东西约六、七公里,南北近二十公里。
她在简易地图上把整个荒原划分为十二个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命名第一至十二区,计划每天巡行四个区块,三天完成考察。
出发点营地位于第七、九区交界偏西处,小队将先向南穿越第九、十一区,再折向北穿越十二、十、八、六、四、二区,最后返回南向,穿越第一、三、五、七区,回到营地。
以马拉爬犁的速度,一天就可以走完整条路线,但小队是为营地选址,考虑到小麦耕作、打井找水等因素,自然不能走马观花。
荒野空旷、粗野、单调。在刺面寒风中行驶两个小时,就让人厌倦起来。
曹动不时要求停车,去查看土质,林茜、许晶晶也时常拿着镐子敲敲砸砸,然后用冻得发抖的手在笔记本上写下记录。
俗话说,找水先要看山头,说的是古人发现水脉的经验,当代精英的找水技巧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