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往齐国的使团调查了将近一个月了,没有任何的结果。
除了一点,最后架着国君上车的,是齐国公子彭生。
鲁国人真的不甘心,经研究,公卿大夫们决定再次遣使至齐国,鲁使带去了全鲁国人民的愤慨与不满:
“先君因为畏惧齐侯您的威严,不敢闲居于国,故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奔波于王城和齐国,目的就是为了敝国与贵国重修旧好,弥合分歧。
令人遗憾的是,先君的愿望虽然达成了,但是先君却成了一具尸体回到敝国。
敝国不敢追究贵国的责任,也不敢因为此事给贵国在列国诸侯间造成不良影响。但是,贵国至少要给敝国一个交代,至少那位最后服侍先君上车的公子彭生要承担必要的责任吧。”
齐襄公满足了鲁国的要求,他下令道:“公子彭生在鲁侯猝死事件中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斩!”
齐襄公的兄弟、齐国大力士、猛将公子彭生就这样成了鲁桓公猝死事件中的替罪羊。
齐襄公会心疼这个弟弟吗?
不心疼,齐襄公对自己的弟弟们,自己从来都没有喜欢过。兄弟姐妹中,他只喜欢过一个人,文姜。
文姜,此时的身份为鲁国先君夫人,继位的鲁国新君鲁庄公之母,鲁国太后。
那这位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的鲁国先君夫人文姜,在接下来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呢?等会我们细细道来,这里,我们好好讲讲鲁桓公。
鲁桓公猝死对鲁国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灾难。至少,我们可以说,在春秋第一位地区性霸主郑庄公以后,鲁国的鲁桓公本完全有机会成就一番霸业。
甚至可以说,正当壮年的鲁桓公极有可能会成为让鲁国重新崛起于中原的一位鲁侯。
鲁桓公的出场,是极不光彩的。
公元前712年,当时还只能叫世子允的鲁桓公,被动地陷入鲁国一场内部权力斗争,他听信了上卿公子翚的谗言,杀了一直在关爱着他的摄政鲁侯鲁隐公,正式即位为鲁国国君。
当时的鲁桓公,正满20岁。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年正是摄政的哥哥鲁隐公准备为他举行代表成人的冠礼,冠礼毕后随即归政于他。
错杀了鲁隐公的鲁桓公,当然是懊悔的。但他没有因此而沉沦,他以积极的姿态活跃于春秋江湖。
鲁桓公在位的十八年间,调停宋国内乱,先后与杞国、宋国甚至郑国都爆发过战争。
最后还联合了郑国、纪国,击败了以齐国为首的齐、卫、宋、南燕四国联军,使当时有着春秋小霸之一的齐僖公都不敢轻视这位年轻的鲁侯。
鲁桓公曾经调停过齐国与纪国的矛盾,调停过杞与莒国的矛盾,攻取过向国这样的小国,违抗过天子王命声援郑国,帮助许国复国等等,在当时打造了一个强悍鲁侯的形象。
鲁桓公自公元前712年即位,至公元前694年猝死,这十八年间的春秋诸侯是一副怎样的模样呢?
在此之前,鲁国与郑、齐结成同盟,组成了春秋早期最强大的军事联盟,号称春秋早期铁三角同盟。
但是,随着郑庄公时代的落幕,列国诸侯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国、郑国、卫国等诸侯都发生了内乱,陈国、蔡国、曹国等诸侯碌碌无为,曾经的郑、齐、鲁这个铁三角同盟圈,围绕着齐国力图灭了纪国这一事件,终于走向破裂。
郑齐鲁同盟圈破裂后,中原诸侯格局是几经演变,可以说是经常在变,变成是乱成一团的模样。
鲁桓公殚精竭虑,努力谋求着鲁国的国家利益。
对齐关系,一直是鲁桓公的头等外交关系。
他渴求着与齐国的交好,所以当齐国遭受北戎武装侵略时,出兵援助。当齐国与纪国发生矛盾时,积极出面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