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
王莽的改制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货币改制引的骚乱为新朝的稳定蒙上了阴影。
在这风波不断之际,皇帝王莽似乎对他曾亲手搭建的执政班底产生了信任危机。
按理说,身居三公之的大司马、承新公甄邯,理应在这关键时刻承担更多行政重任。
然而,性格谨慎多疑的王莽却选择另辟蹊径,
他亲自挑选了一批中级官员和将军来处理这些棘手事务,而将三公晾在了一边。
作为政坛上的老将,甄邯敏锐地察觉到了王莽正在疏远那些助他登基的功臣,转而提拔使用年轻的大臣,并特别眷顾王氏家族的后生。
对此,甄邯倒是看得颇为开明,既然已位极人臣,何不借此机会告别繁重的政务,享受一番清闲呢?
然而,甄邯的兄长甄丰却无法做到如此洒脱。
早在汉平帝时期,甄丰便已是三公之一的大司空,居摄期间更是担任太阿右辅,成为王莽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他常与王莽商议政事至深夜,人称“夜半客被,甄长伯”。
在主持吕宽案时,甄丰也是不遗余力地牵连构陷。
然而,在新朝他却仅安排为“四将”之一的更始将军,
与卖饼的王盛、守城门的王兴同列,这无疑让他感到极大的落差和不满。
表面上看,甄氏家族在新朝仍然显赫一时。
除了甄邯、甄丰两兄弟外,甄丰的儿子甄寻也身居高位,担任京兆大尹、加官侍中,并被封为茂德侯。
然而,如果甄氏家族内部成员经常走动交流的话,他们会表达对彼此境遇的不满和抱怨。
特别是甄丰,每当回想起翟义起兵时他亲自带着兵器在宫中昼夜巡行,
保卫王莽的往事时,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怨气。
如今换来的这种待遇怎能不让他感到憋屈和愤懑呢?
自王莽登基后他便深居简出、难以接近。
甄邯和甄丰想要见他一面都变得十分困难。
而甄寻作为侍中还能经常侍奉在王莽左右,对父亲和叔父的境遇他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并颇感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