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表达了作者张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主题追求。譬如第三集、第四集,叙述了在某航空公司的售票处门前,两名歹徒抢劫了密码箱后驾着摩托车逃跑。出租车司机余刚穷追不舍,并与歹徒展开激烈的搏斗……余刚成了全国见义勇为的英雄,并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而罪犯则成了阶下囚,因此一直十分痛恨心目中的“仇人”余刚。在民警的教育下,他才逐渐有所转变。五年后,他被减了刑还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特别是母亲一次探监,意外地遇到歹徒抢劫的事情,使他灵魂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惊。他给余刚写了一封信,这对“冤家”终于在监狱里再次相见,英雄与囚犯第一次握手。颂扬了余刚见义勇为,积极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高尚品格。第十三集骗子科长中,狱友伪装成监狱狱政科的“李科长”,谎称办理“保外就医”,来到犯属的家里。他“热心地”带着犯属来到监区“办理手续”,以上厕所为名,拿着五千元钱偷偷溜走。狱中的儿子见到母亲,发现“李科长”是几个月前刑满释放的与自己在一个监舍服刑的“把子”,他后悔不迭……辛辣地嘲讽了狱内“称兄道弟”、“拉帮结伙”最终自食苦果的下场。第二十八集拾荒伴夫更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妻子主动报案,将正在进行抢劫犯罪的丈夫送进了监狱。为此,丈夫恨得咬牙切齿,婆家人也对她大打出手。可是,她没有灰心,毅然决定在丈夫服刑的监狱旁打工、拾荒,用自己的真爱来陪伴他“服刑”。几年后,他终于被感动了,并劝说自己的家人“原谅她”。然而,就在他即将刑满释放时,她却得了不治之症,再也回不了家。随着作者深情的叙述,这个痴情的女人,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唤醒了迷途浪子的回归。这个弱女子的壮举,不同样惊天地、泣鬼神吗?
这部作品在写作上主要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一是真实性。这些故事多为作者亲身采访所得,在监狱民警、服刑人员及其亲属的眼中,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阅读中,其故事的真实性让人不容置疑。特别是作者塑造了一群平凡而又伟大、朴实而又坚毅、无私奉献、且真实可信的英雄群像:指导员曹国庆,分监区长韩建民,副分监区长汪传杰、唐强,民警王方军、何龙、徐平。是他们用青春、智慧、心血和汗水,谱写着一个个监狱故事。二是人性化。作者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写了“十岁冬季”(第八集),讲述了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冒着严寒只身从百里之外来看望正在狱中服刑的爸爸。当得知年幼的儿子因没钱上学,准备外出打工谋生时,无奈的父亲痛不欲生,放声大哭。监区民警和监区服刑人员伸出援助之手,纷纷捐款,激动人心的场面令他感动的双膝跪地。终于,小男孩在民警的帮助下背上书包,重返校园……。第二十六集、第二十七集“想有个家”,说父亲赌博成性,将妻子输给了别人。妻子一气之下上吊自尽,丢下年幼的兄妹俩。后来,债台高筑的父亲又因赌博“输掉”了妹妹……小小年纪的他只得带着妹妹离家出走,四处流浪。为了给妹妹看病,无依无靠的他被迫上街抢劫,结果被当场抓获。他被判刑5年,从此与妹妹失散……。监区民警给了这名十八九岁的新犯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说出了埋藏心里的愿望。指导员亲自出马,最终找到了他失散两年的妹妹。原来,自从他入狱后,妹妹被一对好心的中年夫妇收养。这天,他刑满出狱了,前来接他的正是那对中年夫妇和妹妹……。监狱民警为了帮助这名犯人圆自己的梦,为了使他能够安心改造,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以及第五集“非我心狠”、第十四集“悲喜交集”、第三十集“最后一餐”等章节,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监狱机关对服刑人员及其亲属的关爱之情。
作品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叙述手段和主题表达方式比较单一,缺少细节描写、场景勾勒等。也许是作者“只缘身在此山中”,监狱题材这座富矿中,故事太多,令人眼花缭乱,没有来得及深加工和精加工。其实,这种独立成篇的故事,完全可以大胆运用白描手法,辅之以蒙太奇的时空跨越、场景转换,意识流的合理想像与推理,矛盾的埋伏与揭示,个性化语言的独白与对话、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描写等等。(江网)
欢迎光临本站,
作品相关[评论]戏说吴勇及其《监狱故事》
吴勇者,安徽省监狱局内刊编辑也。此乃就其主业而言,只是平面形象。立体的吴勇,角色多样,丰富多彩。编辑采访之余,工于书法、绘画,纪实文学更是他的强项。《》正在连载的长篇系列纪实小说《监狱故事》是其最新作品,该文长达15余万字30集,系其在这领域的总结、开拓之作。与其共事近二十载,其人其文的轮廓老早成竹于胸,故能信马由缰地一一道来。
(一)
一米八的高度,魁梧的身材,乌黑发亮的头发,白净细腻的皮肤,犹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传说里的潘安,英俊潇洒。惟其如此,衣着不是现在的西装、皮装和唐装,而是一条旧麻袋,也能吸引不少年轻女性的眼球。惟其如此,曲高和寡,知音难觅,年过不惑,仍是“单身贵族”。
生于监狱农场,父辈从事过管教工作。少年时拜过犯人中的画家为师(当时是个右派),习得绘画技能。二十一岁当上“狱警”,并在全省司法系统首届书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其后的十年间,其绘画和书法作品在司法系统、全省和全国的性大赛中获奖二十余次。二十二岁时被选调到省局《安徽新岸》编辑部担任美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