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粟裕征战录 > 第47章(第1页)

第47章(第1页)

西路内我楷着第七团和干部部队从淮南出发,选择在仪征、东沟(六合城东南)间地区渡江,我们于十二月二十六日进至离江边约十五公里的小营李宿营,二十七日晚从沙窝子乘木船过江到南岸,在龙潭北的一个小码头上陆。龙潭西靠伪首都南点,东邻伪江苏省会镇江,均有日伪重兵驻守,两地之间的龙潭。下蜀、高资等各铁路车站都是日伪据点,铁路与江岸并行,中间地带很狭窄,地形不利,但也正因为如此,敌人想不到我们敢于从这里任他眼鼻子底下通过。十二月下句下了大雪,天寒地冻,河湖结冰,部队行动不便,仅也正因如此,敌人想不到我们会夜这种时刻渡江。地点、时间都出敌不意,最危险的地方恰恰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当晚,我侦察分队先头过江,悄悄登上龙潭码头,把十几个厂警之类的便衣武装先稳住,做针对他门的政治说服工作,接着大部队就顺利通过。由于人多船少,来不及运送第二梯次即将天亮,后续一个营于次晚仍然利用龙潭码头续渡跟上。我们上岸后从龙潭、下蜀间越过铁路进入九华山区(位于龙潭镇与句容城之间)。过了江,就同接应我们的丹北、茅山地委,江(都)镇(江)工委的领导同志和十六旅派来联络的参谋见了面,大家格外兴奋,倍感亲切。在敌人多年摧残下的句北人民,首次见到我军容整肃、军纪严明的大批主力部队浩浩荡荡突然开来,惊喜万状,奔走相告,纷纷自动带着干粮要求挑担送行。有的是兄弟父子一起来,有些地方全村全家劳力都来了,实在争不到任务的几百民工,几经劝说仍不肯走开,他们宁愿扛着扁担同子弟兵并肩伴行。江南老区人民对新四军的深厚感情使战士们无不十分激动。

在严重的敌情下大部队安全渡江的成功,是南下行动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其所以获得成功,除因在时间和地段选择上出敌不意与我们周到的准备、严密的组织和严格保密外,是和地方党政干部不避艰险不怕困难尽最大努力予以保证分不开的。他们充分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征集大批船只直到巧妙地调用了两艘日商轮船。他们充分准备了向导、民工、粮糙和宿营地,并出色地做好了伪军工作。部队从新丰据点过运河时,该处伪军头目把日寇&ldo;邀请&rdo;到据点里面吃喝作乐,把大部分伪军拉出去大野外,只留少数伪军在岗哨上实际是为我大部队通过作警戒。苏中、淮南、苏南在长江两岸有关地区的地方工作同志,尤其是丹北、茅山地委,江都、镇江、仪征县委和长江工委、铁路工委、江镇工委等党政军领导和各级干部,为保证苏中主力安全顺利通过长江、运河和京沪铁路等封锁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我们的积极的、无私的支援,则更是我们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们到达溧阳陶庄,在此休息三天并过新年。这里是茅山中心区,是我们于一九三八年初在苏南建立的第一块根据地。人民觉悟高,对新四军感情深。他们虽然处于日伪匪顽的骚扰压榨之下生活很苦,但还是想尽办法热烈欢迎和慰问子弟兵的到来。有的村子群众还搭起彩门,墙上贴满红绿标语。当战士们从敲锣打鼓鼓掌欢呼的夹道人群中通过时,个个精神抖擞步伐健壮,连续行军的疲劳顿时消失。时值一九四五年新年,军民联欢聚餐,盛况空前。一月四日我们继续前进,经上兴埠、周城、庙西,六日到目的地苏浙皖边长兴县的仰峰(上山下介)时天已黑了,山路崎呕,路有积雪,十六旅同志沿途举着点燃的竹蔑为行进部队照明,体现了两支将要共同战斗的部队之间的战友深情。

我们在长兴西北地区同十六旅会师,胜利地完成了南进的长途行军任务。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三日,中央军委电今成立苏浙军区,统一指挥江南、浙东部队,任命我为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军区政治委员(末到职),刘先胜为参谋长。叶飞、钟期光两位于四月南来后奉命分任军区副司令和政治部主任,金明同志南来后则主要担负地方党的领导工作。华中局并委托我以华中局代表名义全面领导江南、浙东两个地区的党委工作,以建立全面统一的指挥。在苏浙的部队也进行了统一整编:以原十六旅为第一纵队,司令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相当团,下同);原浙东游击纵队为第二纵队,司令何克希,政委谭启龙,所属部队原番号不变;苏中首批南下部队为第三纵队,司令陶勇,政委阮英平,下辖第七、第八、第九支队;苏中第二批南下部队到达后编为第四纵队,司令廖政国,政委韦一平,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支队。与此同时,地方党委、行政区划及干部配备也作了调整。还建立了苏浙公学。

二月五日在温塘开了苏浙军区成立大会,全体同志响应党中央&ldo;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rdo;的伟大号召整装待发。在部队休整期间,我们除注意抓好团结与纪律教育外,特别注意了加强山地战的训练,练习爬山,提高山地运动速度。因为原在苏中的部队过去长期活动于平原水网地区,而我们向南发展的地区都是山地。为此。我向连以上干部作了山地战的专题讲解,政治部门并专门对山地训练、山地行军的政治工作作了布置,还组织第一、第三纵队各连派代表互访互学,既交流了经验又增进了友谊。二月十三日是春节,各部队提前过了节,就冒着严寒向杭(州)嘉(兴)湖(州)敌后进军了。

周密筹划

苏浙军区当时的活动范围包括苏南、浙西、浙东三个区域,苏南区指的是汀苏的长江以南以及皖南的宣(城)郎(溪)广(德)和宣(城)当(涂)芜(湖)地区;浙西区指的是浙汀的钱塘江、富春江及其上游信安江(衢江)以西以北地区;浙东区指的是钱塘江至信安江东南,瓯江以北地区。

敌顽我三方在苏浙地区的态势犬牙交错,苏浙大部分地区沦人敌手,日伪占领着南京、上海、芜湖、杭州、宁波等重要城市和几乎所有城镇,貌似强大,但已走下坡路,兵力日蹙。我们到达苏浙边区后,敌寇在浙江除加强沿海防御外,并无较大军事行动,虽扬言要再次打通浙赣铁路,实际上却停止于金华、兰溪,并将永康、丽水、衢州一带放弃,驻守在杭州至金华沿线。天目山脉以北的宜城、郎溪、广德、安吉和天目山脉以东的余杭、富阳等县城及较大的集镇虽仍为日伪占领,但主动作战行动已经不多。

国民党第三战区,处于我军向东南敌后发展方向的西侧。长期以来它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制造皖南事变后仍把主要矛头对准我军。它拥有第二十三、第二十五、第三十二等三个集团军共七个军,计有正规军二十二个师(旅)和突击总队三个突击队(相当于师),并统辖苏浙皖挺进军四个纵队,忠义救国军四个纵队,以及浙江省四个保安旅,江苏省二个保安纵队,和江西、福建的保安部队等众多的地方部队,总计兵力不下三十万。自日军打通粤汉路以来国民党第三战区全境虽已沦于敌后,但尚有联成大片的土地,保有广阔的地域,资源丰富,后备充足。他们与日伪勾搭默契和平共处,甚至提出&ldo;变匪区为沦陷区&rdo;&ldo;宁可让与日本,不可让与匪军&rdo;,在这大片国上上,鱼肉人民,拥兵自重。在日寇向浙赣线进攻时,国民党第三战区的部队虽在正面不断后撤,却在天目山区留有重兵,其目的显然是企图同我在东南进行争夺,这清楚地表明,我军挺进苏浙敌后,发展抗日力量,必将遇到国民党第二区的全力破坏。我们首先遇到的对手主要将是国民党正规军。

中央和华中局指示我们:将领导中心设于苏浙院交界地带,南下部队会合第十六旅首先进占吴兴、长兴、安吉、武康间之敌后地区。然后向敌后新区深入发展,采取巩固的逐步发展的方针,在大步向浙江发展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发展一切敌后之敌后地区,作为大发展的巩固的基础和将来收复各大城市的有力阵地。总的战略设想是一旦战略反攻时期揭幕,我们能够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使我们在日寇崩溃时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如果那时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则我们能够在东南独立地就地坚持,成为全国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翼。

归结起来,我们挺进苏浙敌后的具体任务是:深入苏南工作;打开浙西局面;打通与浙东联系。

深入开展苏南工作,打击日伪,发动群众并不困难,问题在于那些与日伪互相勾结抗澳一气,匪顽合一为非作歹的武装特务。我从苏南地区经过时,沿途耳闻目见,顽方特务武装甚为猖撅,这是影响我工作深入和人心安定的主要原因。盘踞浙西的顽军主力,时而越过宣(城)长(兴)路北犯,是这些特务武装依仗的后台。与浙东打通联系、根据当时的情况可以考虑两条路线:一是东路,从杭州东北钱塘江口南渡,到达三北地区。此线江面宽阔,杭嘉湖区又是日伪&ldo;清乡&rdo;区,我在该区无工作基础,且系水网区,不便于大部队行动。二是西路,从杭州西南地区东渡富春江到达金华、肖山地区。此线西侧大部为顽军所控制,顽军必然要东出阻拦。因此,无论深入苏南工作或打通浙东联系,都必须首先打开浙西局面,其关键又在控制天目山。控制了天目山就能屏障苏南,巩固现有地区,才能使发展杭嘉湖区无后顾之忧,创造打通浙东的有利条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