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半进午餐,此时多边吃边看电文。如果发给前线将领电,都是他亲拟稿交发,以免经过参谋秘书拟签呈核判行校对等手续,耽误时间。饭后小睡约半小时或静坐休息。3时起又开始看公文,研究各方面送来的电报,闲时则看书报。4时起又开始会客,此时所见多为普通客人,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三四十人,每人谈话时间,以分钟为限,故会谈内容极简单扼要,如客人少公文不多,便在五六时许,偕夫人到郊外散步,借以考察民情与市政建设、军风纪等。
下午7时半左右进晚餐,饭后大都在8时以后与中央各部会首脑会商军政大计,或请专家研究问题。谈毕又批阅公文或看书阅报,补写日记。睡觉时间大抵10时到11时左右,睡觉前考虑次日应做的工作,兼做健身运动。如遇战事紧张,即使在深夜亦常用电话或电报指示前方军机,翌日仍准时起床。
吴一舟还说:除非遇有特殊事故,蒋介石绝不轻易变更他的生活规律。
不管吴一舟说的是否全是事实,仅以此表而论,蒋介石简直成了一架机器。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晚年生活有了很大变化。
退台之初,蒋介石因在大陆战败,整日闷坐日月潭的涵碧楼中,反省大陆失败,并制定整体&ldo;反攻&rdo;计划。待重登大宝后,便全力投入稳定台湾,准备&ldo;反攻&rdo;的行动之中。此时蒋虽然已60多岁,但出于完成反共使命需要,到处奔走、演说、打气、安抚,精力十分旺盛,超过了一般成年人。在他的&ldo;总统府&rdo;,除了处理公务之处,便是接待来访者,整日客人不断。他在&ldo;总统府&rdo;见客时,一般由侍卫长和秘书陪同,此种做法是以防不测。在士林官邸见客时,大多由秘书陪同。在会见客人时,蒋有时亲自记录一些要点,但主要由秘书记录大纲、建议事项、或蒋交代的事项。蒋在会见政界高层负责人时,秘书则回避。在蒋的官邸,设有新闻、言论秘书二人,协助蒋的日常工作。蒋对秘书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整理搜集若干资料,供他写作时参考,或者笔录他的口述文件、讲稿,或交大纲与秘书,令其起稿;陪见客人,笔录谈话要点;处理一般新闻、划出每日新闻要点;联系传播媒介,即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电视台等;旁听各项会议,了解全貌。除了新闻、言论秘书之外,蒋还设有英文秘书。这些秘书在同蒋的多年接触中,深知蒋的心态,所以后来都有好的去处。
与大陆时期相比较,蒋在台湾时期的工作、生活也算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每日6时起床,7时盥洗完毕,其后做早操。操后入房与夫人宋美龄共同祈祷,祷告毕开始用早餐。早餐时一般听口齿清楚的武官为他读报纸。早饭后自己翻阅报纸与批阅要文,或接见高级官员与主持会谈等。下午1时半用午餐。午饭后睡半小时左右。起床后再看重点新闻、批阅公文或接见重要官员、来访者。3时左右开始阅读香港报纸,至4时半,带一随从出去散步。散步到兴奋时,边走边唱旧时军歌以及《反共复国歌》等,有时也养花、种草、逗狗、投食喂养等。散步半小时后返回办公室喝茶,茶毕再继续办公。7时开晚饭,晚饭后看电影,一般情况下都有专人在旁边为他解说,他最喜欢看的是台湾自己拍的电影,因为当时台湾的影片有相当部分是对蒋介石歌&ldo;功&rdo;颂&ldo;德&rdo;和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晚10时入另室祈祷和沉思,然后洗硫磺泉水。洗毕后写日记,晚间写日记已经成了习惯,数十年间毫无间断。蒋自己称:
&ldo;几十年来,我每日必有日课,每日必有日记,虽在造穴颠沛之中,也没有一日间断。我在阅读某一种书籍时,没有终卷以前,绝不旁骛其他书籍&rdo;。《总统府内幕》第148页。
---------------
有规律的日常生活(2)
---------------
日记写毕后熄灯就寝。
---------------
独敬耶稣(1)
---------------
谁都知晓,蒋介石信奉基督教是受其夫人宋美龄影响的。宋美龄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其父宋嘉树原是美国美以美会派驻中国的牧师,对神学有着相当的研究。其母倪桂珍出身于中国最古老的基督教家庭,而且是明朝徐光启的后裔。在父母亲的熏陶下,宋美龄对基督教极感兴趣。在宋嘉树的苦心安排下,宋美龄10岁那年赴美国教会学校求学,成了佐治亚州卫理斯女子学院的一名高材生。毕业返国后,她因家庭的显赫担任了电影检查局和基督教青年会的职务,并成为上海社交界的一颗明星。
宋美龄与蒋介石初识是在1922年底孙中山家中,蒋一见宋便倾心于她。蒋托孙中山将宋美龄许配给他,孙大吃一惊,但表示愿同宋美龄商量。宋美龄当时对蒋就没有好感,主要原因蒋已结婚,已有两个孩子,在上海滩还有两个没有名分的女人。宋庆龄表示她宁愿看到小妹死去,也不愿看到她嫁给蒋介石。然而蒋对宋锲而不舍,后得到宋蔼龄与宋子文的帮忙,才使事情发展有了转机。但宋母一直反对这门婚事,她不仅因为知道蒋结过几次婚,还因为蒋不是基督徒。
蒋介石自幼受其母王采玉敦诲,信奉佛教。为了与宋氏家族攀上姻亲,顾不得母亲的教诲,答应甘愿当一名基督徒。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后,便东渡日本正式向在日本疗养的宋老夫人提婚,并请求允诺。有关求婚的经过,上海《晨报》曾有如下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