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摩艇长:说来巧啊,那个考场的监控刚好坏了,老师查不到,再加上好几个学生为b说好话,现在变成了a污蔑b了,但所有人都知道b才是作弊的那个人,但是a还是受到了所有人无意的排挤。
s:所以你想不通为什么大家会排挤a,而不是去批评作弊的人。
尼摩艇长:嗯吧。
那边好半天没回,过了两分钟之后。
s:这件事情我们先不从对错出发,仅凭本身看待试试呢。
s:不过在这之前呢,作为交换,先谈论一个和本次事件无关的问题,可以吗。
尼摩艇长:嗯你说。
s:看过《哈姆雷特》吗?就其中有一个高潮部分,哈姆雷特在得知叔父克劳狄斯是娶母杀父的仇人的时候,这一段有一个为什么哈姆雷特在面对杀父仇人的时候会犹豫迟疑的问题。
尼摩艇长:我知道。
s:那你肯定也知道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的分析与讨论了,其中有一个分析我觉得很有趣,说给你听听。
是用俄狄浦斯情结分析了哈姆雷特当时的心理。
俄狄浦斯是一个杀父娶母的情结,也叫恋母情结。一般呢是发生在三到六岁的男孩子身上,很多男孩子在这个年纪会有一个判父的行为。不过由于那时候年龄太小无法是反抗父亲权威的,反而会被父亲教育,如果受到了父权太过严格的压制呢,就会导致会对男生心理造成&ldo;男性阉˙割&rdo;的行为。
了解完这个之后,我们再回到哈姆雷特杀叔父报仇的时候,主人公报仇肯定是想到了父亲和母亲的,但他仍然在犹豫,迟疑。
那是不是可以用俄狄浦斯来大胆解读一下,他的叔父克劳狄斯做了一件自己一直不敢做的事。
所以,不妨更大胆的做一个猜想,哈姆雷特迟迟不敢下手的原因到底是:我到底是杀的人克劳狄斯,还是我自己。
这是很长的一段文字,分了段落,很好阅读。
汤与绵读过哈姆雷特,也看过很多对哈姆雷特的解析,但很少从这个角度去解析这段。
尼摩艇长:这个解读会不会太……
s:太牵强了对不对?确实,我也觉得,不过作品是需要结合当时写作人的心理解读,但有人调查过,作者在创作哈姆雷特之前,他的父亲去世了。
汤与绵愣了愣,突然对这个网恋对象肃然起敬起来。
他再次认真仔细地看了那段分析,看到最后,恍然知道s想要告诉他什么了。
s:那我们再回到这次作弊事件的本身。
不需对方多说,汤与绵已经懂了。
尼莫艇长:我好像明白了。
隋让看着长椅上的人直起身体,轻笑了笑,敲字。
s:聪明,我们也不妨换一个角度想:a到底举报的是b一个人?还是举报的是全班所有人?
举报……全班所有人?
汤与绵沉思了起来。
阶段性考试本身是一个测试,但影响到了期末学分,因为考试不严格所以大家都会抱着大大小小的侥幸作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