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曾国藩评传何贻焜 > 第1章(第1页)

第1章(第1页)

《曾国藩评传》作者:刘忆江【完结】

一个天分并非出众的农家子弟,二十七岁考中进士,点了翰林,从此循规蹈矩地生活,按部就班地升迁,以一凡庸官僚的身份随波逐流了大半生,孰料在四十二岁那年,与国家一同遭遇了历史巨变。危难当头,他于艰难竭蹶中奋起,终于使生命焕发出异彩,将自己的印记深深烙在了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一个晚清之际挽狂澜于既倒的名臣,抛开其身后百余年不绝的赞美与詈骂,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年代,作为肩负国家存亡、文化延续的栋梁,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的思想、事业与为人,给后人以何种教益?一个故去百余年的人,何以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这部评传,既是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也是以真实可信的史料勾勒历史人物,复苏国民记忆的一个尝试。它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更为接近历史本来面目的曾国藩。

刘忆江,男,辽宁宽甸县人,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近年从事近代史人物传记及历史小说的写作。著有《袁世凯评传》、《曾国藩评传》及长篇历史小说《汉宫春梦》。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如侵权,请邮件联系。

一、白杨坪曾家

嘉庆十六年(1811)十月十一日,湖南湘乡白杨坪的一户曾姓人家,生下了长房长孙。谁也不曾想到,这孩子成年之后,能考中进士,而曾家也将随着他的脚步,从世代耕种的农户,一跃而成为名门世家。

二、京师居,大不易

京宦十二年,进学修业大有所成,官居二品的侍郎曾国藩,还乡之际,一身旧债,两袖清风而已,曾国藩可称清官矣。

三、曾剃头

治乱世的前提是除暴安良,这是曾国藩一贯的理念。所谓积玩之后,振之以猛;但愿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曾国藩的严酷,为他博得了&ldo;曾剃头&rdo;的绰号,但也稳住了湖南的局面。

四、衡阳建军

对于帮办仅可用于自卫的团练,曾国藩并不积极,他招募土生土长的农民,将他们编伍,交与其本乡本土的书生带领,通过严格的军制与训练,终于编练出一支富于朝气的新军‐‐湘军。

五、靖港之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国藩的东征檄文,表明他已超越了一家一姓皇朝兴衰嬗递的局限,将与太平天国的这场战争视为护卫传统、保卫中华文化之战。

六、东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湘军东征连战连捷,如风卷残云般在十个月内席卷两湖,成为太平军闻之色变的劲敌。其战斗力不仅得益于曾国藩为湘军制定的营制与军事准则,更有赖于战争实践的磨练与成就,这支由农民与书生结合而成的军队,是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

七、赣江之厄

湘军挟全胜之势,急于求成,大意轻敌,冒进浪战,致使陆师顿兵坚城,水师被截分为二,主客易势。此后两年,湘军于江西陷入被动苦战。饱经忧患的结果是,曾国藩在军事上更为成熟,也更为谨慎了。

八、大转机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史上根本的转折点,诸王头上的神圣光环至此消散,天国中人人同为兄弟姊妹的神话亦在空前血腥的屠杀中破灭。此后的天国,躯壳虽在,但已没有了奋斗目标,在精神上已然死亡。

九、转战安徽

三河之败,使东征战局再生变数,曾、胡携手苦战,于太湖之役遏阻住了太平军的势头,又以天堂奇兵挫败了太平军解围安庆的战略。而杭州的失陷,江南大营的崩溃,使得东南战局的千钧重担,终于压到了曾国藩的肩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