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姜筠高烧不醒,姜夫人到底有了些春秋,身子渐渐有些扛不住了,姜大老爷一看不好,十分强硬地拖着老婆回屋歇息去了,逢春顶着一对已经黑糊糊的眍眼,继续奋斗在病床的第一线,韩氏看逢春一脸憔悴疲倦相,低声劝道:“弟妹,你都几天没合眼了,也去隔壁歇歇吧。”
逢春摇了摇头,坚决不从,她得在病床前一直守着,要么等姜筠熬醒,要么等姜筠……永远沉眠。
韩氏又劝了几句,逢春始终不挪地方,目光只一直呆呆地望着床里,之后的几日里,冯太医若是来诊治换药,她能帮手就帮手,不能帮手也在旁边看着,若有府中长辈过来探望,逢春就主动挪出蹲守的位置,长辈们一走,她又木然地坐回原位,继续呆望床里。
除了如厕和用饭,逢春几乎没离开过姜筠的床前。
逢春才和儿子成亲,两人之间根本毫无感情可言,逢春对夫婿如此情深义重,不免有惺惺作态之嫌,可即便如此,心里敞亮的姜夫人,还是心中安慰。
某日,姜夫人过来,见逢春原本粉扑扑的红苹果脸,几乎熬成了放干的黄花菜,也劝她去好好睡一觉,逢春还是摇头拒绝,只低声道:“我既嫁了来,二爷便是我的依靠,只要他能醒过来,我做什么都愿意……”
姜夫人轻轻拭泪,低声哽咽道:“好孩子……”
逢春在床前整整守了十日,待看到姜筠的手指轻轻颤动时,逢春几乎是从床边跳起来的,将床边托腮打盹的姜箬小姑娘都吓了一大跳,见逢春神色大变,姜箬急声问道:“嫂子,你怎么了?”逢春指指还闭着眼睛的姜筠,快速道:“阿箬,我刚刚看到,二爷的手动了,你留在这里,我使人去叫太医……”
只是,还没走出两步,逢春只觉眼前金光乱闪,而后脑袋一空,已不省人事。
逢春闭眼一晕,姜箬又被吓了一大跳,姜箬虽只有十二岁,但也并非遇事就慌乱之辈,小姑娘定了定神,一本正经地安排人手,谁去请冯太医过来,谁去通知老爷夫人,谁又扶逢春去隔壁歇着,安排过罢,姜箬就等在正院门口,没过多久,冯太医几乎是撒丫子跑过来的。
这几日,为着姜筠的病势,冯太医可谓劳心劳力,原本黑白相间的花胡子,白色的部分又旺盛了一大茬。
冯太医来到病床前,先是号脉,再翻眼皮,又捏嘴巴,好一通的细细诊治之后,冯太医缓缓舒开眉心:“二姑娘,二爷的凶险期已过,约摸明天就能醒过来,老朽再换个温和的方子,给二爷煎药服下。”
屋内笔墨纸砚备的现成,冯太医笔走如风,很快又写了一幅新方子,姜箬接过方子,略扫一眼,便交给负责煎药的妈妈去熬,就在这时,姜大老爷和姜夫人也赶了过来,急声问姜筠如何了,冯太医撩着又沧桑许多的胡子,再复述了一遍姜筠的情况,闻言,姜大老爷缓缓松了口气,心中压着的大石头终于可以落地,姜夫人喜极而泣,双手合十连声念叨‘阿弥陀佛,佛珠保佑’。
自家傻哥哥转危为安,姜箬心中着实高兴,却也没忘昏厥过去的嫂子,见二哥这边风平事定,便又催冯太医去瞧逢春:“冯太医,我嫂子刚才起的急,晕厥过去了,您老也去给她瞧瞧。”
姜夫人拭着喜悦的眼泪,也连声道:“对对对,那孩子才进门,就遇到这种事,这才几天,人就消瘦憔悴了一大圈,让她去歇会儿,她也不听,就知道傻乎乎地守在床边,冯太医快去瞧瞧她……”
姜箬十分懂事,知道母亲忧心二哥,便主动请缨道:“娘,你在这里看着哥哥,我随太医去瞧嫂子,娘,你可别再哭了,仔细把眼睛哭坏了。”自家二哥意外变成傻子后,每次不当心摔了磕了,母亲暗地里不知道流过多少眼泪。
姜大老爷应道:“去吧。”然后,扶着心神不曾安宁过的姜夫人进了里屋。
姜筠养伤的院子里,下人们早在西厢房,给逢春布置有屋子,奈何,逢春执意要在病床前守着,是以,这间屋子她从未进来过,姜箬领着冯太医进了西厢,隔着厚厚的帷帐,冯太医将手指摁在逢春搭着绢帕的手腕上,细细诊脉片刻,便对姜箬道:“二奶奶这是累着了,不太妨事,好好休息几日,老朽再开几副补身的食膳,将养一阵子也就没事了。”
姜箬眉眼一弯,笑道:“多谢太医了。”
冯太医忙道:“不敢不敢,二姑娘言重了。”
累极困极的逢春,这一昏睡,就是足足的一天一夜,等她幽幽转醒睁眼时,已是次日的黄昏时分了,晴雪和碧巧惊喜交加的声音挨着响起:“姑娘,你总算醒了!”
逢春头晕脑胀,又浑身乏力,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待忆起自己的处境后,声音无力地问道:“晴雪,二爷怎么样了?”
“今儿早上醒过一回,没多久,就又睡了过去。”晴雪挽起另外半副帐帘,轻轻回道,“姑娘,你都睡了一天一夜了,先吃点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