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国,对陈独秀来说,是他生涯的转折点。在海船上,他酝酿自己创办一份杂志,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青年》杂志。
第四章新青年(1915夏‐19201)
若舟车之有两轮
1915年初夏,陈独秀回到上海,住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
隔日,陈独秀和汪孟邹谈到新办杂志事,汪孟邹说:&ldo;亚东图书馆已经担负了几家杂志发行任务,怕无力再接受新的任务。我有两位朋友,是弟兄俩,叫陈子沛、陈子寿,开了一家群益书社。不如明天我同他们谈谈,看看他们能否承担发行&rdo;。陈独秀说:&ldo;那就试试吧。&rdo;
第二天,汪孟邹带陈独秀到了群益书社。陈氏兄弟表示愿意承担新杂志发行工作。但提出每期编辑费、稿费只能定在200元。陈独秀说:&ldo;200元就200元吧。&rdo;
一日,陈独秀到搬到上海的《甲寅》编辑部闲坐。章士钊拿出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说:&ldo;你的那篇《爱国心与自觉心》引出来的风波还没有了结,守常这篇文章颇有见解,我打算用在《甲寅》一卷八号上。&rdo;李大钊说陈独秀&ldo;义中厌世之辞,嫌自泰多,自觉之义,嫌其泰少&rdo;,劝陈独秀&ldo;奋生花之笔,扬木铎之声&rdo;,&ldo;不要自迫于消极之宿命论&rdo;。陈独秀频频点头:&ldo;近日我在筹办新杂志,正合守常&lso;奋生花之笔,扬木铎之声&rso;之说。至于宿命论,肚子一填饱,早已丢到爪洼国去了。&rdo;
9月15日,16开本的《青年》杂志月刊第一期问世,开始发行仅千册。陈独秀对汪孟邹和陈氏兄弟说:&ldo;开始有千册就不错了。有十年八年功夫,《青年》杂志一定有很大影响。&rdo;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发刊词),提出科学与人权&ldo;若舟车之有两轮焉&rdo;,举起了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为避免文字狱,陈独秀提出办杂志的宗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ldo;批时评政,非其旨也&rdo;。
《青年》杂志创刊号刊出后,汪孟邹对陈独秀说,&ldo;我有位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的老乡,此翁聪明好学,小说文论俱佳。&rdo;&ldo;你是说胡适么?&rdo;陈独秀冲口而出。&ldo;你怎么知道?&rdo;汪孟邹感到奇怪。&ldo;《甲寅》在日本曾收到一位留美青年的信,提出输入外国文明,要有明达君子的赞助。我印象极深,想不到竟是你的老乡。&rdo;陈独秀边说边找出几本《青年》杂志,要汪孟邹寄给胡适:&ldo;代我向他约稿,言语写恳切些。&rdo;
回到四马路惠福里亚东图书馆,汪孟邹给胡适去信说:&ldo;今日邮呈群益出版青年杂志一册,乃炼友人皖城陈独秀君主撰,与秋桐亦是深交,曾为文载于甲寅者也;拟请吾兄于梭课之暇担任青年撰述,或论文,或小说戏曲均所欢迎。每期多因更佳,至少亦有一种。&rdo;信中所说&ldo;炼&rdo;,即汪孟邹自称,&ldo;秋桐&rdo;指章士钊。
此后每新出一期,陈独秀都要问汪孟邹:&ldo;你的美国老乡有消息吗?&rdo;汪孟邹给胡适写信说:&ldo;陈君望吾兄来文甚于望岁,见面时即问吾兄有文来否,故不得不为再三转达。每期不过一篇,且短篇亦无不可,务求拨冗为之,以增该杂志光宠,至祷,至祷。否则,陈君见面必问,炼穷于应付也。&rdo;
1916年2月3日,胡适第一次给陈独秀写了一封信。绩溪同乡汪孟邹几次来信,约他给《青年》杂志写稿。看了《青年》杂志上的陈君文章,胡适觉得这位安徽老乡在文学革命上有不少和自己相通之处,可谓神交。今日冒出文学改良的新思想,也急需找到新的知音。胡适给陈独秀的信中,提出&ldo;今日欲为祖国造此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也&rdo;。
收到胡适信,陈独秀高兴地对汪孟邹说:&ldo;适之第一次来信,就提出改造新文学的意见,使人耳目一新。&rdo;汪孟邹也高兴,给胡适写信说:&ldo;陈君盼吾兄文字有如大旱之望云霓,来函云新年中当有见赐,何以至今仍然寂寂,务请吾兄陆续撰寄。&rdo;
春日载阳
1916年初春的一日,阳光明媚,东风送暖,东京郊外高田村一间简陋民房&ldo;月印精舍&rdo;门前池塘厚厚的冰块终于化去了。受着国内反袁斗争形势的鼓舞和陈独秀《青年》杂志的感染,李大钊满怀激情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充满革命者活力的《青春》一文。&ldo;,东风解冻。远从瀛岛,反顾祖邦。肃杀郁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rdo;文章结尾,李大钊纵笔放歌,发出内心的呼唤:&ldo;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rdo;
&ldo;守常其文如其人啊!&rdo;接到李大钊寄来的《青春》,陈独秀一气读完,深深为李大钊浩然正气所触动。&ldo;才不如识,识不如德。&rdo;此时他才体会到章士钊评价李大钊的话恰如其分。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叫陈独秀头痛的事。因为嫉妒《青年》杂志的影响,上海青年会气冲冲地写了一封信到群益书社,指责《青年》杂志和他们的《上海青年》杂志雷同,奉劝《青年杂志》及早更名。上海青年会态度硬,陈子沛、陈子寿胆子小,陈独秀执拗了几个月,没有办法,只好同意改名。9月复刊吧,《青年杂志》到9月正好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