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了一会分别后的情形,蔡元培说:&ldo;我初到北大,急需一班积学而热心的学者名流到北大,以改造校风,推进学术研究,不知仲甫可有此意?&rdo;陈独秀说:&ldo;蔡校长登门谒贤,令人感动。前日沈尹默见到我,也提到此事。从前我在安徽公学、安徽师范学校任教,却没有到名牌校园任过教授,怕难以胜任。&rdo;&ldo;仲甫客气。我想请你任文科学长,有你这些思想,足可胜任。&rdo;蔡元培目视了一下桌上的《新青年》说。
陈独秀犹豫地说:&ldo;因为要办《新青年》,上海那一头恐怕走不开。&rdo;&ldo;没关系,把杂志带到学校里办好了。&rdo;蔡元培劝道:&ldo;北大要聘一大批名流学者,正可帮你编杂志呢。&rdo;陈独秀不好推辞了。能到名牌大学任文科学长,月薪300元,对陈独秀也有吸引力。
听说北大要聘一大批名流学者,陈独秀说:&ldo;我有一位朋友留学美国,是个哲学博士,此翁年龄比我小,学识不薄,诗书文论俱佳,能有他任文科学长最好。&rdo;
见陈独秀提胡适,在一旁的汪孟邹笑容满面,连连点头。蔡元培沉吟了一下,说:&ldo;仲甫推荐的人才,想必不差,不妨请仲甫代劳,替我写一封求贤信,言辞写恳切些。若不当学长,文学教授、哲学教授请他任选,你看如何?&rdo;听得出,蔡元培还是希望陈独秀任文科学长,同时也聘胡适。
陈独秀点头说:&ldo;我一回上海,就给他去信。&rdo;蔡元培说:&ldo;我这头近日就给教育部呈文,相信不日就能批下呈文,莫让我在北京久盼。&rdo;现任教育部长范源濂当年是蔡元培的部下。民国元年,蔡元培任唐绍仪内阁教育总长,范源濂任教育次长。陈独秀说:&ldo;我对文科学长之任,决而未下,能否胜任,实在是个问号,能否试行3个月,那时再作决定?&rdo;&ldo;仲甫过虑,就依你的主意,该行了吧。&rdo;陈独秀不好再说什么了。
蔡元培因为要去中央公园参加信教自由会的会议,告辞了。送走蔡元培,汪孟邹问:&ldo;真的来?&rdo;&ldo;来!和这位翰林共事,令人愉快。再说,我在北京有利于书局向北方发展。&rdo;陈独秀情绪亢奋,眉飞色舞地安慰汪孟邹。&ldo;孑民把适之也聘了,这事你还要谢我呢。&rdo;&ldo;那也是。&rdo;提到蔡元培聘胡适,汪孟邹露出了笑脸。&ldo;我看蔡先生很平易近人,一定好处的。&rdo;这次北上,书局招股十余万元,南方认股数万元,加上&ldo;亚东&rdo;、&ldo;群益&rdo;旧有财产,共有30余万资金,因此书局成立在望,也不负汪孟邹此行。
品学兼优
1917年新年伊始,从北京回到上海的陈独秀收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胡适写道:&ldo;此八事皆文学上根本问题,一一有研究之价值,故草成此论,以为海外留心此问题作一草案。&rdo;陈独秀一口气读下来,快慰无比。以前他和人议论施耐庵、曹雪芹的价值,远远高于散文家归有光、姚鼐,别人总是疑惑不解。想不到胡适也是这个观点,陈独秀乐不可支。
编好《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兴冲冲地加了读后感:&ldo;白话文学,将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余亦笃信而渴望之。吾生倘见其成,则大幸也!&rdo;又趁兴给胡适去信说:&ldo;蔡孑民先生已接北京总长之任,力约弟为文科学长,弟荐足下以代,此时无人,弟暂充之。&rdo;
来自四川成都的吴虞(又陵)的文章和信,也使陈独秀喜出望外。当年,陈独秀帮章士钊编《甲寅》,曾编过吴虞寄来的《辛亥杂诗》。吴虞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抱怨说,他&ldo;写了一些非孔非庄的文章,成都不愿刊登&rdo;。陈独秀正缺别的刊物不敢登的文章。他写信希望吴虞&ldo;将所写文章全部寄来,分载《新青年》和《甲寅》,以嘉惠后学&rdo;。
住在峨眉山下的吴虞和潘力山谈起陈独秀来信,潘说:&ldo;陈独秀,我知道,大约40来岁,安徽人。辛亥革命前,喜欢读《易经》,写一手好小篆。在杭州作了不少游山玩水的诗。辛亥革命后,到处讲学,个性发生了很大变化。&rdo;吴虞将潘力山的话写进了当天的日记。
编《新青年》2卷5号时,陈独秀收入了《蔡孑民先生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一文。这是去年12月26日蔡元培的演说。陈独秀记得,这天正是蔡公去旅社看他的日子。
高君曼听说陈独秀要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十分高兴。北京可是她的母校所在地呀。惟独把延年、乔年丢在上海,高君曼有些不自在。近一年时间,延年兄弟俩在外自谋生活,边打工边学习,晚上住《新青年》社编辑部,经常蓬头垢面,主餐是大烧饼,渴了喝自来水。但兄弟俩有骨气,从来不伸手找父亲要钱,陈独秀也顾不上他们。
一日,邻居潘赞化来坐。碰巧陈独秀不在家,高君曼说起陈独秀不让延年兄弟回家住的事,眼泪就掉下来了:&ldo;仲甫脾气倔,不听我的话,已有几次和我争翻了脸。&rdo;后来,潘赞化和陈独秀谈延年、乔年的事,陈独秀说:&ldo;高君曼是妇人之见,你不要和她一般见识。现在看起来是关心他们,其实是害了他们。社会这样险恶,从小不吃点苦,长大能干什么事?&rdo;潘赞化见不是路子,忙说别的去了。
上北京之前,陈独秀关照汪孟邹,每月从《新青年》发行费中拿出十几元补贴延年、乔年。汪孟邹连忙答应了,说:&ldo;应该!应该!小弟兄俩怪可怜的。高君曼有怜悯之心,堪称女中之杰。&rdo;邻居岳相如过来贺喜。陈独秀说:&ldo;能干就干下去,不能干,3个月后还回来。&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