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江湖钓鱼郎 > 37 第37章 一鸣惊人(第1页)

37 第37章 一鸣惊人(第1页)

“那好,为了给你自己正名,本官现在还要考校你一番。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可敢再考一遍?”

还是废话,不管敢不敢,你都得重来。之所以多问这一句,是薛大人看李之郎表现非常稳重,心中犯了嘀咕,莫非真是山东出了个神童?真是这样的话,那可是天大的好事,此刻还是万万不宜弄僵。再一想,自己堂堂山东按察司佥事,又何必与一个七岁童子摆什么威风?所以这话里话外,也就温柔了许多。

“请出题。”李之郎又施了一礼,依然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单从这进退有度,不卑不亢的表现来看,大家就不能再简单地将李之郎当作一个小孩子来看。其他那些只知道埋头读死书的学子们倒也罢了,带头闹事的张奇等人,世面见得多,自然也能看出李之郎的不凡了,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何解?”

这是《论语》开篇的句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凡读书人,没有不知道以及不理解这一句的。就算李之郎答得上来,也说明不了什么。你既然拿了第一名,关键是要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显示出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简而言之,就是别人知道的,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还要知道;别人理解的,你理解;别人不理解的,你也要理解。

可这一句,似乎有放水的嫌疑。不过,大家还是耐心地等待着。若是李之郎连这一句就解释不上来,那后面自然也就没有考校的必要了。

既然决心博取功名,李之郎自然不会谦虚退让,方才请出题时,他站起来向薛佥事施礼后并未坐下。此刻听了题,心念电转之间,已经明白了薛佥事问题的含义,便再施一礼,准备作答。

这时,人群中却忽然传出一声干咳。却是某个学子见他不停地施礼,差点失声笑出来,便以干咳掩饰。其他学子也是面上含笑,对此心中暗赞大快人心。叫你答题你就老老实实答题,虽然说礼多人不怪,但你这样不停地施礼是什么意思?小小年纪,竟然已是如此奸猾,只知阿谀奉承,将来长大还能得了?若让此等人得了功名,进了朝堂,大明朝恐怕又要多出一位只会溜须拍马的庸臣奸臣。

李之郎倒没有想那么多,对这个小插曲也没有丝毫在意。他之所以施礼,完全是出于对薛瑄的敬重。方才杨知府介绍的时候,他就感到薛瑄的名字比较熟悉,只是一时没有想起关于此人的记忆。但既然有印象,想来在前世的历史上也是有一番作为的,他便努力搜索记忆中的大明朝名人事迹。终于在想到王守仁的时候,脑海中闪出了薛瑄的一些情况。

在前世,王守仁的名气显然要比薛瑄大的多。王守仁,自号阳明子,学者多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儒家孔孟朱王。而薛瑄要比王守仁早个几十年,他创立了著称于世的河东学派,并被后世许多儒家学者们认为是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甚至有人认为,纵观整个大明朝,儒学有两大学脉:南方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北方以薛瑄为代表的河东朱学。薛瑄去世后,从祀于孔庙,为孔庙东庑先儒之第二十八名。

能和孔子的牌位放在一起,享受万世后人的祭拜和尊崇,这可是至高无上的待遇。要知道,皇帝都无法享受这待遇的,每当朝代更迭,前朝皇室自然也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不管哪个朝代,儒家先贤们的荣耀和尊崇却是无可动摇的。

当然,现在的薛瑄尚没有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他还只是一个心怀抱负,忧国忧民的官员,也只是一个恪守程朱之学,推崇朱熹的儒家学者;他痛恨贪官污吏,更痛恨有辱圣贤之学,不遵圣贤教诲,只会科举作弊的学子。

对于这样一位人物,李之郎一直很尊重。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凡夫俗子,但对于先贤,对于英雄,总还是满怀敬意。

因为自己做不到,而先贤们英雄们做到了,所以敬重。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认为先贤们英雄们做不到;不能因为自己私德有亏,就认为世间没好人,天下乌鸦一般黑;不能因为自己庸碌无为,就认为别人应该和自己一样窝囊,和自己一样无能。

这是嫉妒,典型的小人心理。万幸自己没有这种变态的小人心理。

尊重是真诚的,所以下意识地施礼,浑然不觉得多了些。

“感谢大人的教诲。”这是李之郎回答的第一句话。众位学子心中更是冷笑连连,阿谀奉承!继续阿谀奉承!看你奉承到几时!

这一句感谢,薛瑄却是听明白了。杨知府略一思索,也是明白了,不由得心中大定:此子聪慧,果然是超级神童,神童中的战斗机!呵呵,这只是他的心理描写,杨知府真心不知道什么是战斗机的。

“人生苦短,大丈夫欲济世报国,只争朝夕。甘罗十二岁说张赴燕,出使赵国,不费吹灰之力而取燕国十一座城邑,何其壮哉!……学生参加科举,不为虚名,只愿早日能够为民请命,为国献策而已。”

李之郎洋洋洒洒说了近千言,其核心意思不过一个:大家不知道你,你并不因此而恼怒,可以称得上君子。但我并没有因为大家不知道我就恼怒,我只是参加了科举,不小心让大家知道了我而已。而且我参加科举,本意也并不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我,这都是虚名罢了,我想要的不是这虚名,而是建功立业,济世报国。

此刻,诸位学子也终于明白。薛瑄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是简单地问他的意思,而是暗中教育李之郎,要沉得住气,要潜心向学。而李之郎呢,表面上并没有解释这句话的意思,而是直接向薛瑄解释,自己不图虚名,只是因为人生太过短暂,希望能够利用自己“天资聪慧”的优势,早日博取功名,早日建功立业。

这种解释,暗中却也是反驳了薛瑄的教训。如果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你又如何能反驳?大家只能暗叹这家伙真是胆大包天,居然敢反驳顶撞提学大人。

于是满堂皆惊,李之郎也一鸣惊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