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大嗓子,把一家人都叫出来看。刚才刘家郎说是要抬礼过来,他们想着怎么也该是过两日,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
&ldo;你们家二闺女真是个有福的,我大哥回去二话不说就把我家养的正肥的大肥猪给宰了,又掏了两只鸡。就等着下月让嫂子进门呢。&rdo;
一家人全傻住了。就连李燕也愣住了。一般人家结婚,男方能给女家几斤肉便不错了,送上一整头猪和两只鸡的……还真是见也没见过,可见刘家郎是个真心的。
李燕抽了空回头看看二丫的脸色,果然见她多了副笑模样。
送礼那人是刘家老二,人长得挺结实,他见众人都看向二丫,就知道那是正主了。这么一见,觉得大哥眼光确实不赖,心里也安心不少,&ldo;嫂子,我哥让我给你带句话:你嫁过去之后,就是个享福的。&rdo;
李燕在心里点点头,她原先还替二姐担心,但这么看,自己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了,她踮脚凑到二丫身边,&ldo;姐,这下你可放心了?&rdo;
二丫早在刘家老二说完那句话之后就羞的不行,如今再听李燕打趣,脸红的好像能滴出血来。
李燕见大家都愣住了似的,忙开了口道,&ldo;刘家二哥,辛苦了,快进去歇会,屋里刚烧开了水。&rdo;
刘家老二这才注意到李燕,见她皮肤白皙细嫩,不似一般的姑娘,又兼生的很是伶俐,不禁脸上一红,&ldo;不必了,我这就回了。&rdo;
李氏众人这才反应过来,&ldo;三丫说的对,二郎快进来喝点水,消消暑气。&rdo;众人几次相让,二郎实在推辞不过,只得进去喝了口水,没呆多一会便回了。
二丫在屋子中央,被众人盯着,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羞得跺跺脚,&ldo;你们可别看了!&rdo;
李燕拉长了声音,&ldo;是……哦,爹,娘,还有大哥二哥,咱们赶紧找了盐巴把肉阉了,天热,留不住。&rdo;
李氏这才不盯着二丫看了,但脸上的喜色掩也掩不住,&ldo;对,咱都走。咱二丫真是个有福气的,咱一家人都跟着沾光。&rdo;
二嫂子也是满脸喜气,&ldo;可不是么,娘,我早就说咱二丫是个有福相的,这不就应了我的话么。&rdo;
李氏笑着招呼着,&ldo;走,我去拿盐,你们爷几个快去把猪拾掇拾掇,我看着那两只鸡都是母鸡,就不宰,留着它下蛋。&rdo;李燕忙应了,急急忙忙出去忙活。
众人都出去了,就剩下大嫂子和二丫在屋子里。&ldo;大嫂,这是我从城里带回的一点糖,给妞们和三丫、四丫带了点,这些你先拿着,回去给了她们吧。&rdo;说着,二丫把一小布包糖塞给大嫂。
&ldo;亏你还记着她们,&rdo;大嫂笑了,&ldo;这是小六,你还没见过。&rdo;
二丫探过头上去逗弄着,大嫂不知在想什么,半天说了句,&ldo;还是个女娃。&rdo;
其实这事二丫回来的时候李氏就告诉她了,她也觉得实在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一连六个都是女娃,确实太齐整了些。
大嫂没说几句眼眶子就又红了,握住了二丫的手,&ldo;你是个待嫁的,这老刘家的我也看了,人确实不错,待你也是真心,你真是个好命的,不像我。&rdo;
二丫一听这话,忙把话头接了过去,&ldo;大嫂这也不错,我看大妞二妞几个,全都是贴心的。大哥人也好,娘待你也不苛责,想开点。&rdo;
大嫂听着觉得有理,这才点点头,不再抹眼泪了,&ldo;我就是听着说是……那人留下了俩儿子?&rdo;
二丫点点头,&ldo;那人也是个命不好的,留下俩儿子就去了。&rdo;大嫂见状也没说什么,又聊了些话,便离开了。
李燕照例从山坡那边放鸡回来,还没到家,就见四丫颠颠的往回跑。,忙出声叫住了她,&ldo;四丫!&rdo;
四丫一听,连忙停下,&ldo;三姐,二姐回来了么?对了,这是书,和新的绣花样子。&rdo;
李燕笑了,小心的把东西揣好,&ldo;回来了,咱一起回吧。&rdo;说着,也往回走,边走边把家里发生的事都说了。
等到家,四丫又是和二丫很是黏糊了一会,二丫也对着四丫问东问西的,直夸四丫变得漂亮了,过会,又变戏法似的从后面掏出两包糖,&ldo;这是给你俩带回来的,吃着玩吧。&rdo;
李燕心里惦记着书的事,也没再多呆,拿了糖,就回屋了。
李燕一页页的翻,越翻眉头皱的越紧。她相信知识的力量,可是在没有实际条件的情况下,一切都只是空谈而已。
她已经读过不少农书,有的上面写了一些农物的培育方法,什么大枣啊,李子啊,这些东西在这里很少见,要是能种出来,卖到城里说不定也能挣上一笔钱,可问题就在于,这些东西要么就是培育期太长,要么就是生长条件太苛刻,不好养活。
李燕的目的,不过是凭借着自己稍稍开化的思想,来改善家里的生活而已,可一点大意不得,更不可以以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否则只会是雪上加霜。所以她看那些书,除了长了些农业知识,别的什么可靠的方法,她还真是没有找到。
又翻了几页,李燕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只见书上面清楚的写着:水利为农之本,无水则无田。
对,与其说另种他物提高效益,不如想如何能提高产量。她平日上地里,也发现这个问题,现代的农田她不是没见过,到秋季时,粮食都是长的密密麻麻的,而自己家的农田,产量却不高。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的技术不够,产量根本高不起来。
有了这个想法,李燕的目的就明确多了。她只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水利,另一个是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