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周墨在构思《莘莘学子》的时候,就能够猜到,这部电影在未来上映,一定能够引起剧烈的讨论。
而且,不同的观众,观看这部电影得到的观感一定是不同的。
其中一些观点,在内容上甚至会天差地别,截然相反。
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它,触碰它,描述它,得出来的结果往往都会存在差异。
“盲人摸象”的道理几千年前就存在了
《莘莘学子》也一定会这样。
周墨没想过能够在这部电影里,制造出一个能统领所有人意见的观点。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矛盾在,分歧就在。
他的目标,其实是用尽量具体的画面,让所有观众在观看电影中,都能够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感同身受而已。
正所谓“最好的语言不止是‘我爱你’,还有‘我明白’”。
能引起共鸣,周墨就觉得已经足够了。
至于分歧,存在就存在吧。
又不是说不讨论,这东西就不存在。
要不然每年六月考成绩出来,到报名择校前,朋友圈里大把的文章,朋友圈是怎么来的?
回到现实。
郭晶飞还是一脸懵逼,不过得到周墨的安慰之后,他心里确实安稳一些。
导演都这样说了,他还能咋地?
拍就完事儿了。
再差也不过是跟当初墨镜王一样,来回拍,反复拍,拍到达成墨镜王口中的“感觉”。
他,郭晶飞,是個好演员。
这个话题结束之后,众人又分享了其他的一些经验。
饭饱酒足。
周墨看了眼时间,干脆给剧组放了半天假。
他一开始的思路确实很正确,按照演员的个人经历来分配角色。
其结果就是,剧组的几名主演的状态都比他预期的要好。
特别是李光杰,很多镜头不说是一遍成,但也只需要稍稍酝酿一下,就可以成功完成拍摄。
按照当前这个速度,不用两个月,基本上电影可以拍摄完成了。
其他人听到放假的消息,也基本上都没什么意见。
你是导演,整个剧组的老大,当然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