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博海今年的春拍预展在博海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辛萤到时里面正好是人多的时候。文化艺术中心外墙挂着预展的巨幅展牌,预展一共分为四个主题,辛萤顺着指示牌进入,青绿色的展牌上书展览专题:千峰翠色——唐宋两代青瓷集珍。
&esp;&esp;她看了一眼便向前,刚好看到柳笛正在入口处给一位女士介绍拍品。
&esp;&esp;柳笛穿着工服,工作证还挂在胸前,辛萤不便打扰。她从另一位工作人员手里拿过一本图录,跟着前方的人走进展厅。瓷器被单独的玻璃柜隔起展示,第一件拍品是一只青色的碗。
&esp;&esp;她低头看向下方的介绍,一面看着一面翻开手中的图录。
&esp;&esp;“这是越窑的秘色瓷碗。”
&esp;&esp;辛萤还没翻到那一页,身侧传来男人清淡的声音。
&esp;&esp;“唐及五代越窑釉色青翠的精品瓷器被称作秘色瓷。秘色瓷胎壁薄,质地细腻,通常通体施釉,釉薄且均匀。这只碗通体施青釉,广口玉璧底,是晚唐越窑瓷碗常见的形制。”
&esp;&esp;辛萤侧头望去,走到她身侧的男人面容清俊,看起来似乎对这些拍品颇为了解。她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图录合上。今天柳笛肯定会很忙,她又不想打扰其他不熟的工作人员,能听到陌生人的讲解不禁有些高兴。
&esp;&esp;男人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她又看向一件梅瓶。
&esp;&esp;比起碗,辛萤更喜欢瓶子。她走到梅瓶前面,低头仔细观察玻璃后方的瓶身。男人跟着她的脚步走到她身侧,但依旧保持着合适的社交距离,没有靠得太近。等到辛萤抬头,他才沉声开口。
&esp;&esp;“这是龙泉窑的梅瓶。龙泉窑以青瓷闻名于世,曾被赞曰‘极其精莹、纯粹、无暇,如美玉然’。其实不论名贵与否,即使是工厂批量生产的现代工艺品,普通人大多也会选择青色釉瓷器赏玩。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他声音一停,“君子之心事,天青白日,不可使人不知。”
&esp;&esp;辛萤提紧了手中的包,轻轻点了点头。她对有知识的人向来有崇拜之情,于是看他的目光也少了几分警惕。只是对方看到一件东西就能说一大串,她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于是声音有些低:“谢谢,你懂这么多。”
&esp;&esp;“客气了。”
&esp;&esp;周书言说着,目光从她身上掠过。
&esp;&esp;辛萤的青色旗袍外裹着一件白色长披肩,翡翠项链顺着纤细的脖颈垂下至胸口。他不动声色地打量她手上戴着的珠宝,从手指的钻石戒指到手腕上的古董珍珠手串,再到那条翡翠项链,粗略看去她全身上下至少戴了几千万出门——她看起来却好像什么都不懂,在听他说话时脸色明显透露出几分茫然,一副胆怯的样子。
&esp;&esp;她属于即使在人群中也可以让人一眼定位的女人。
&esp;&esp;“我姓周,收藏爱好者,”周书言向她伸出手,“您贵姓?”
&esp;&esp;辛萤没想到他会问起她的姓名,还是礼貌地伸出手:“您好,我姓辛。”
&esp;&esp;太好了!如果认识一个懂行的人,后面卖掉那些珠宝包包时又多了一条人脉。她手指捻了捻披肩的袖口,心里盘算着怎么添加他的联系方式。周书言则跟着她的脚步走,只见她在一件拍品下停住脚步,好奇地张望着。
&esp;&esp;玻璃后的瓷器色泽莹润如上好的青玉。
&esp;&esp;“周先生,这是花盆的托底吗?”辛萤抬头看他。
&esp;&esp;周书言唇角动了动:“这是盏托,是用来托举茶盏的器具。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属于五代青瓷中的珍品。这件盏托釉色均匀,花瓣柔媚,很符合越窑瓷器造型秀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