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皇甫嵩仍是犹豫不决,不肯收下礼物,陆风便道:&ldo;关于此砚,曾有一个神奇的预言,不知老师可曾听说?&rdo;
皇甫嵩道:&ldo;莫非是&lso;得此砚者可佐名君而定天下&rso;之说?&rdo;
陆风笑道:&ldo;老师博闻,正是此言。&rdo;
皇甫嵩道:&ldo;此话可属实?&rdo;
陆风道:&ldo;是否属实,风不敢妄言。不过,从此砚的前三位主人身上,我们可以略知一点端倪。
此砚最早为文王所有,后因此砚之预言而赐予太公。太公卒后,此砚便为齐人所有。始皇一统天下以后,自然收得此砚,便将此砚赐给了大将军王翦。秦末战乱,楚汉相争,高祖先入关而得此砚,便将其赐给了大将军韩信。韩信死后,此砚便不知所踪,直到今天现于老师面前。
太公佐武王伐商纣,平定天下之乱;王翦古之名将,秦之一统,其居功至伟;淮阴侯为汉兴三杰之一,定三秦,伐燕赵,垓下一战灭项氏,俱其功也。老师大汉名将,朝廷中坚,当得此砚,他日若天下乱起,能定天下之人,非老师莫属呀。&rdo;
一听陆风这么说,皇甫嵩还真有些心动了,不过旋即便说道:&ldo;子城太抬举老朽了,老朽岂能和先贤相提并论呀。&rdo;
随即又问陆风道:&ldo;诚如子城所言,天下难道还会大乱?&rdo;
陆风道:&ldo;老师多虑了,风也只是推测罢了。&rdo;
在陆风等人的反复劝说下,皇甫嵩只好无奈的收下了麒麟砚,当然,他对自己始终是没有信心的,所以,他也只是说代为保管而已。
一切虚礼完毕,皇甫嵩便开始授课了,而陆风也真正开始了学习兵法的历程。当然,和陆风等人一起听课的,还有皇甫嵩之子皇甫立。
开课之前,皇甫嵩问陆风道:&ldo;子城都读过哪些兵书?&rdo;
陆风答道:&ldo;读过几遍《孙子》,也粗略的读过《六韬》和《太公兵法》。&rdo;
&ldo;恩。&rdo;皇甫嵩点了点头,&ldo;子城能简要的概括一下《孙子》的内容吗?&rdo;
陆风道:&ldo;《孙子》共计十三篇,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我把它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军事、战略和军队。
在军事方面,它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贯穿于全书始终的,就是&ldo;知彼知己,百战不殆&rdo;的思想。它重视人事,反对天命,不信鬼神,同时,还含有弱生于强、强生于弱的矛盾转化思想,更强调了&ldo;兵无常势&rdo;的发展变化思想。
在战术方面,它重视战略谋划,反对轻易用兵,主张&ldo;慎战&rdo;、&ldo;全胜&rdo;、&ldo;不战而屈人之兵&rdo;。它把战略的内容归纳为&ldo;道、天、地、将、法&rdo;五个要素,并指出将帅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这五个战略要素,才能够打胜仗。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性,提出&ldo;兵无常势&rdo;,&ldo;践墨随敌以决战事&rdo;,&ldo;因敌而制胜&rdo;,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作战对象等而采取不同的打法,更要&ldo;致人而不致于人&rdo;。
在军队方面,它非常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把具有&ldo;智、信、仁、勇、严&rdo;五个条件的将,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战略要素之一。并主张文武兼施,刑赏并重,以法制原则治理军队。&rdo;
见皇甫嵩沉默不语,陆风接着说道:&ldo;《孙子》第一篇为《计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通过战略运筹和主观指导能力的分析,以求得对战争胜负的预见,提出了&ldo;五事&rdo;&ldo;七计&rdo;、&ldo;兵者,诡道也&rdo;、&ldo;攻其无备,出其不意&rdo;等军事原则。
第二《作战篇》,主要讨论物力、财力、人力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ldo;兵贵胜,不贵久&rdo;的速胜思想和&ldo;因粮于敌&rdo;的原则。
第三《谋攻篇》,主要论述&ldo;上兵伐谋&rdo;的&ldo;全胜&rdo;思想,揭示了&ldo;知彼知己,百战不殆&rdo;的军事规律。
第四《形篇》,主要论述战争必须具备客观物质力量即军事实力,中心讲&ldo;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rdo;。
第五《势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实行作战指挥问题,通过灵活地变换战术和正确地使用兵力,造成锐不可挡的有利态势。
第六《虚实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中要&ldo;避实击虚&rdo;、&ldo;攻其必救&rdo;、&ldo;因敌而制胜&rdo;,中心讲用&ldo;示形&rdo;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第七《军争篇》,主要论述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ldo;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rdo;,&ldo;避其锐气,击其惰归&rdo;的军事原则。
第八《九变篇》,主要论述根据各种战场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的问题,提出了&ldo;必杂于利害&rdo;、&ldo;君命有所不受&rdo;的思想。
第九《行军篇》,主要论述行军、宿营和作战的组织指挥及利用地形地物、侦察判断敌情的问题。
第十《地形篇》,主要论述地形的种类与作战的关系及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还提出了&ldo;视卒如爱子&rdo;的观点。
第十一《九地篇》,主要论述九种不同作战地区及其用兵原则,提出了&ldo;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rdo;的突然袭击的作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