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数日过去,朱由检每日都密切关注着朝堂局势的变化。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内阁已经被取消,但朝局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冲击和影响。看着一切依旧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朱由检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看来朕之前的估算果然没错啊!这内阁虽被取消,却也未引发大乱,如此甚好。”朱由检自言自语道,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既然朝局稳定,那接下来便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事务当中去了。
此时,朱由检想到了袁可立。修路的事儿和铁路的事儿,都是交给了这位老臣,但说实话他还没有亲自去看过,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一探究竟。
就这样,朱由检在没有事先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悄然来到了袁可立所在之处。
当袁可立和宋应星突然见到皇帝陛下亲临时,两人皆是大吃一惊,满脸惊恐之色。
“妈呀,陛下怎么会这般悄无声息地就来了呢?”
袁可立心中暗暗叫苦,同时又有些惶恐不安。要知道,圣上驾临可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还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来访。
想起这些天朝廷的动荡,别特么的不是要灭我吧?
当想想自己复出之后也算是勤勤恳恳,没犯过什么错啊。
袁可立毕竟久经官场,人老成精了,想通之后很快便镇定了下来。
他深知此刻万万不可失态,连忙整理衣冠,恭敬地向朱由检行礼参拜:“臣袁可立拜见陛下!恭迎圣驾光临,不知陛下此次前来有何旨意?”
站在一侧的宋应星,目光紧紧地锁定着朱由检,眼中满是毫不掩饰的敬佩之情。那炽热而又崇敬的眼神,仿佛要将眼前这位皇帝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心底一般。
对于宋应星来说,朱由检简直就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每当看到这位皇帝出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惊天动地的手段和谋略,都会令他感到由衷地震撼与钦佩。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大明朝经历了无数次堪称惊世骇俗的变革。
这些变革若是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朝代,哪怕只是稍稍触碰一下,恐怕都足以导致国家灭亡。然而,每次面对如此艰难险阻、生死攸关的局面,朱由检总是能够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地化险为夷。不仅如此,他还总能巧妙地利用各种机遇,使得大明王朝非但没有因为这些改革而陷入混乱或衰退,反而日益强盛,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想到这里,宋应星不禁心潮澎湃,对朱由检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一般,愈发浓烈起来。
他暗自思忖着:“如此英明神武、睿智果断之帝王,实乃罕见!真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那些琐碎细微之事且不必多言,单就说那收缴土地一事,便足以彰显其非凡之魄力与智慧。
要知道,这千百年以来,土地一直被视为权贵豪绅们的命根子,谁敢轻易触动这块禁地,谁便无异于自寻死路。
想当年,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以抑制豪强兼并,张居正实施丈量土地之举来整顿税赋,最终皆未能善终。
然而,眼前这位皇帝陛下却举重若轻,轻而易举地将土地收归朝廷所有,从根源上彻底解决了底层百姓吃饭难的大问题。
如今,只要百姓们勤勤恳恳地耕种田地,即便收成不佳,至少也能够填饱肚子,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饭菜。此等壮举,堪称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大事业啊!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他宋应星是朱由检恩科取士的人才,妥妥的皇权拥护者。
朱由检的铁杆!
宋应星也跟着崇拜的喊道“臣宋应星拜见陛下。”
朱由检扶起来二人,笑着说道:“不必多礼,朕只是觉得二位爱卿劳苦功高所以才亲自前来探望一番。”
“而且,你们这的条件确实有点艰苦了,可是有人没有供应到位吗?”
袁可立一听这话,心中顿时一紧,生怕皇上因此动怒。
他连忙躬身施礼,诚惶诚恐地回答道:“启禀陛下,老臣年事已高,如今别无他求,只盼着在有生之年能够尽心尽力地为国家、为陛下修好这条道路便足矣。
至于那些身外之物,老臣实在是不怎么放在心上。
想当初,倒是曾有人向老臣提议修建一座豪华的宅邸以供居住,但都被老臣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说到此处,袁可立不禁微微摇头苦笑起来:“咱们此番乃是修路大业啊,每日工程进展迅速,少则几里,多则数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