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魔兽指向死亡的目标 > 第26章(第1页)

第26章(第1页)

他通过了考试,成绩为9235分(几年后,有人锦上添花,把这个分数改为9530分)。

事后,法官们问他,报上说他把任何东西都可以倒背如流的报道是否属实,作为答复,马科斯当场表演了一番。&ldo;这是费迪南德最为得意的一天。&rdo;

最高法院决定于1940年10月12日就马科斯的上诉进行辩论。&ldo;为了这件大事,他穿了一件白色的用鲨鱼皮做成的衣服,以示他是清白无辜的。&rdo;他的父亲没有出席,主持这次最高法院审讯的,是人们褒贬极不一致的副大法官‐‐劳雷尔。

后来作了总统的劳雷尔是个传奇人物,1909年,他18岁,为跟一个男子争夺一个女孩,他一剑刺死了对方,这使他一举成名。当他被指控杀人之后,他在最高法院成功地为自己进行了辩护。劳雷尔在最高法院任内,比别的任何一个人都对马科斯的案子感兴趣,他抢在别人前面宣布他将来自起草&ldo;多数人赞成的决定&rdo;。据某一消息来源说,劳雷尔逐个走访了最高法院的成员,为无罪释放马科斯作了一番很动情的辩护。

劳雷尔何以如此?年轻的马科斯有哪一点值得他如此看重?这个问题,从未得到过让人信服的解释。有人说,马科斯得以无罪释放,完全得力于劳雷尔的大力干预。虽然劳雷尔在法律上了结此案显得矛盾百出,但是,作为大律师,他似乎宁愿损害自己的名声。有人试图解释这个问题,认为劳雷尔是出于同情心,因为他年轻时候也杀过人,也被判刑,现在,与他当年差不多年纪的马科斯的处境,使他想起了自己的过去,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这样的解释是不会让人信服的,因为这毕竟牵涉到一桩杀人案,而不是普普通通的民事纠纷。又有解释说,大法官劳雷尔是爱惜人才,因为马科斯才华出众,如果对他判刑,对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损失;这样的解释照样不能令人满意。

真正的原因,与马科斯的身生父亲有关。

柴与劳雷尔是同龄法官,柴绝对找劳雷尔疏通过。柴让劳雷尔照顾一下,在一个习惯于以职务之便&ldo;互相照顾&rdo;的国家里,这并不是一件稀奇事。劳雷尔对柴吩咐的事情是乐意效劳的,原因很简单,同为法官,谁没有求人的时候?更何况柴是那样的富有,又跟奎松总统有着扯不断的牵连。

最终,马科斯被宣布无罪。1940年,马科斯谋杀纳伦达桑一案被彻底推翻。

对这件事,一个名叫约瑟夫&iddot;莱利维尔德的人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上,在那篇文章里,他评论道:&ldo;在菲律宾被判有罪就等于被判缺乏势力。&rdo;

他的这一评论相当精辟。

那么,纳伦达桑到底是不是被马科斯枪杀的呢?一时间众说纷云,对社会公布的最为可靠的答案,应该是他后来的夫人伊梅尔达的堂姊的说法,她说,有人私自问过马科斯,问他是否真的杀了纳伦达桑,马科斯回避了这个问题,却不屑地说道:&ldo;那是孩子都干得了的事。&rdo;

对此,国际社会事实上是知道的,1965年,马科斯在访问华盛顿的前夕,送给华盛顿方面许多礼品,据说,搬运重物的滑道都被礼品搞得油腻腻的,奉命协调访问事宜的特使,菲律宾第一夫人、后来被人称为&ldo;疯婆子&rdo;的伊梅尔达的兄弟科科伊被安排会见了约翰逊总统,并送给总统一头野水牛的头,他对约翰逊总统说,这头野水牛,是费迪南德亲手射中的,当时,国务院里一些爱说笑话的人,竟给这头野水牛取了一个绰号:&ldo;纳伦达桑&rdo;。

由此看来,纳伦达桑一案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但它并没有影响马科斯的政治前途。

二战&ldo;英雄&rdo;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他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

二战之初,马科斯曾为美军效劳是肯定的,在战争还不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跟儿个同学一道,通过关系混进了卡平平将军的g-2部队。他的任务是搜集情报,进队之后,他没有参加多少次战斗,也没有获取什么有价值的情报,他把主要的精力,都用来&ldo;打劫&rdo;了。他们不把枪口对准日本人,而是为了算旧账,或者为了争夺女人,或者为了争夺财产,互相干了起来。马科斯和他的几个同伙对本国人卡利克斯托&iddot;阿奎纳多下了毒手,原因是卡利克斯托曾是纳伦达桑一案中指控马科斯的主要证人,他们把卡利克斯托杀死之后,却声称是他在抢银行时被抓住的,可是,抓住他的人没有杀他,而是卡利克斯托后来在跟日本人搞什么交易时对被游击队杀死的。

马科斯有一个做人的原则,他把这原则化为一句名言:讲话要与事实相反。

他曾经被日本人抓住过,在那里,他显得很不清白,但是,当他逃出来之后,却神化自己的故事,说自己是怎样怎样在跟日本人作斗争,还受了伤。他分明在日本军营中当了日军的佣人,但他事后解释说:他是&ldo;存心让日本鬼子抓住,假装当佣人,然后带着敌军的兵力和驻扎情报设法逃回我们自己的营地。&rdo;他对他的传记作者斯彭斯说,他回到卜平平部队后,认识到&ldo;理想的情报工作就是找出自己方面的弱点,并直接组织力量,参加行动……他的巡逻队就像一支小型的战斗队一样。&rdo;

1966年,《时代》记者根据斯彭斯的文章写过一篇深度报道,指出马科斯确实是位英雄,这篇报道说:他认为情报工作就是经常开着自己那辆美国汽车进入敌区,寻找他们的弱点。他在巴丹的纳提普山上看出了敌人的弱点:那是正在用70毫米炮弹轰击已经陷入包围圈的美国乔纳森&iddot;温赖特将军所属部队的日军炮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