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唐惊雷故事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只用了一年,安禄山就攻到了长安。唐军虽然有反抗,并且安禄山途中也没有特别的顺利,但总体上却是呈现出一面倒的势态。

这就好像一个大汉正往前走着,忽然从天上飞来一个不明物体,重重的砸了一下脑袋。结果大汉被砸晕了,伸出手来胡乱抓了一气,最后仍抵不住头晕目眩,咣当倒地……

开元与天宝,几乎就是唐玄宗奋发有为和怠于朝政的分界。不过也只能说是&ldo;几乎&rdo;,因为开元后期玄宗就已经有这个苗头了,李林甫开元二十二年列入宰相中一员,似乎是发出了某种信号。这意味着,此前以张说、张九龄为首的文治集团,必须和吏治的李林甫等人合作了。

开元之初的姚崇,偏重于吏治,而自张说开始,偏重于文治,这时文、吏之争也几乎同步隐约存在了。开元后期的这次&ldo;组阁&rdo;,玄宗任命裴耀卿、张九龄和李林甫三人为宰相。从人选上看,还是比较合理的‐‐张九龄是文治,李林甫是吏治,而裴耀卿虽然被看成是张九龄一党,也确实和张九龄更亲近一些,但他并不是每次都支持张九龄的意见,有时也会站在李林甫一边,因此可以充当调和人物。如果这个&ldo;三人班子&rdo;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仍然可以维持开元盛世。事实上,在他们共处的期间内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政绩,比如粮运改革、营田和土地开垦,以及财政制度的合理化、各地按察使的设置等等。然而这个班子又注定长久不了。张九龄为人正直,遇事不管大小都要力争,李林甫则是一位十足的政客,巧伺上意,三人闹翻是迟早的事。

李林甫是唐朝的远房皇亲,算起来玄宗还得管他叫一声&ldo;皇叔&rdo;。然而我们这位李皇叔,可不是善主,有人称他为&ldo;政治流氓&rdo;,其实看看,倒也不是太过分。大家都知道&ldo;笑里藏刀&rdo;和&ldo;口蜜腹剑&rdo;这两个词,太相似了,简直能组成一幅对联,而且巧了,这两个词形容的两个大臣都是唐朝的,一位是&ldo;人猫&rdo;李义府,一位便是李皇叔。不过大概没人敢给李皇叔胡起外号,因为李林甫之阴鸷,朝中除了玄宗不怕,就连后面&ldo;叱咤风云&rdo;的安禄山都只怕他一人。大概李林甫是很有演恐怖电影的天分的,不过他更多的是在心理上令人恐惧,其实这才更技高一筹。

经过几年的明争暗斗,李林甫最终挤走了裴耀卿和张九龄,从此当政。只可惜,李林甫并没有把吏治的劲儿用到治理天下上面,而是全用来算计对手了,他的最终目的只是想要保住他的权势与地位,至于天下怎么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李林甫也是这么和谏官们说的,当然,仅能秉笔的李皇叔可说不出来南唐中主李璟这么文绉绉的话。想当初他把&ldo;杕杜&rdo;念成&ldo;丈杜&rdo;、&ldo;弄璋&rdo;写成&ldo;弄獐&rdo;,让文人们很是偷笑了一阵。不过事情总有两方面,阳光和阴影就如同双胞胎,总是一起出现。拿李林甫&ldo;仅能秉笔&rdo;来说,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李林甫不大可能自己咬文嚼字的去制造文字狱了,所以文人们真该庆祝一下。其实就整个唐朝来讲,文字狱都不严重,大环境如此,李林甫也无暇去理会这些东西。所以像王维一首所谓的&ldo;谀词&rdo;里,&ldo;词赋属文宗&rdo;这种疑似为讽刺的诗句,大概都被当作是&ldo;真诚&rdo;的恭维了吧‐‐或许李林甫点头微笑的时候,作者也正在窃笑呢。话扯远了,接着说李林甫对谏官的警告,他拿马厩里的马来打比喻,说如果你们不老实,非得和皇帝说点什么,哼哼,那对不起,只好请您走人了。总之他一句话,朝野上下顿时没有人敢再说什么,真的是&ldo;天下升平&rdo;的盛世景观啊。不错,天下是&ldo;升平&rdo;,升起来的是表面,而揭开这层表皮,却可以看到里面的肌肉正在慢慢褪色直到老去。这种情况要是放在人脸上的话,比如要是见到某个做过除皱手术的人,她一旦笑起来,看着是很有些让人感觉不适的,简单来说就是皮笑肉不笑。而唐朝现在的这种情况可不单单是&ldo;皮笑肉不笑&rdo;,是根本笑不起来,不过这要排除宫殿里的欢歌笑语,因为,这正是玄宗沉溺于酒色的开始。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玄宗正式册封杨氏为贵妃,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她本是寿王李瑁的妻子,但因为长的太漂亮了,所以玄宗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她纳为己妃。唐朝皇帝确实在后宫上比较混乱,比如太宗纳弟媳(杨氏),高宗纳&ldo;庶母&rdo;(武则天),玄宗则是纳儿媳,也算是继承了自己家族的一个&ldo;传统&rdo;。后人对此很不齿,认为是乱伦,而唐朝固然不提倡这样,但这几次事件似乎也没起什么太大的风浪,原因是唐确实比后世要开放很多。那么,有没有不敢说的原因呢?肯定有吧,但也不完全是,因为太宗曾想过立杨氏为后,遭到魏征坚决反对;高宗要立武氏为皇后时,也一样有若干反对者,而他们在当初武氏从寺中进宫时却是比较安静的。玄宗做事很秘密、周到,也有个缓冲,他让杨玉环先做了一阵假道姑,然后再接到宫中。但终玄宗一生,虽然很宠爱她,却也不敢立为皇后,是不是也说明有所制约呢?其实,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立妃相当于纳妾,对于妾的身份不必太过紧张;而立后则不同了,皇后是正妻,要求自然要非常严格。

&ldo;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rdo;,玄宗真的很宠爱杨贵妃,因此杨贵妃想不做红颜祸水都难。

几十年后,诗人白居易用夸张的笔墨描写了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其中写道:&ldo;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rdo;。这其实是冤枉了唐玄宗,他并没有像万历皇帝那样真正的不再早朝‐‐哪怕大臣们在宫外跪上十个小时也照样不理不睬。客观的说,玄宗后期确实是疏于过问朝政,但也是逐渐发展的。推测一下,大概是看到朝堂上没什么人提意见(没人敢提),所以慢慢的放下心来,再加上抵不住享乐的诱惑,于是就……

但也并非真的就没有人提意见了,只不过朝廷上提的话,挡不住李皇叔的加害。倒是宫里有人说了几句真话。这个人是谁呢?高力士。有一次玄宗颇有自得的说:&ldo;我有近十年没有出长安了,现在天下貌似无事,我干脆把所有事都交给李林甫来处理吧。&rdo;高力士一听,这哪行啊?于是就说:&ldo;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rdo;通鉴上做了简化:&ldo;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rdo;不管哪种版本,主要大意是两方面,一是说帝王出巡是古制,玄宗应该去看看皇宫外面的世界,体察一下民情;二是说不可授人以柄。这都是替玄宗考虑,是大大的忠心,但玄宗却不高兴听到这样的话,于是大大的不悦。从此高力士也不敢再多说什么。虽则如此,后来高力士仍然会时而劝劝皇帝,比如玄宗后来又有一次自得的说他&ldo;朝事付宰相,边事付边将&rdo;,自己在宫里落得清静,却也不亦乐乎。没想到高力士又是一盆冷水浇下来,拿唐军在云南的几次战败来举例,然后提出边将权力太大,一旦有变故,不好制约。玄宗这次虽没发火,却也没听,而他自得的毛病也没改。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闹水灾,这时无人敢向玄宗诉说灾情。大概是玄宗有把握高力士这回不会再说出来什么扫兴的话了,就问他对此事有什么看法。那能有什么看法呢?高力士回答说:&ldo;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rdo;你把权力都交给宰相了,而且又赏罚无章,阴阳失度,我还敢说什么?还有什么可说?敢对皇帝说赏罚无章、阴阳失度,高力士也是个胆大的人了。连自己身边的人的话都不听,可想而知,就算是李林甫让那些谏官放马过来向玄宗进谏也实在没有关系,反正什么话都只是相当于一阵从他耳边刮过的风罢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