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7月,严纯华从上海川沙县中学(现上海市川沙中学)4
1978年7月,毕业于上海川沙县中学(现上海市川沙中学)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82年7月毕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7月和1988年1月,严纯华先后获北京大学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求学之路解码
严纯华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严纯华毕业于上海川沙县中学(现上海市川沙中学),这所中学为他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中学教育是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为他后续的高等教育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严纯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是在中学时期逐渐形成的,这使他能够快速适应大学高强度的学习节奏。
中学的学习过程培养了严纯华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基础的思维能力,对于严纯华日后进行科学研究、理解复杂的化学理论和实验现象至关重要,为他在学术道路上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北大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严纯华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系统地学习了化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构建了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为后续的深造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严纯华继续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使他能够在化学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仅让严纯华对化学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他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北大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学术氛围浓厚,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和科研人才。
严纯华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这种学术氛围的熏陶激发了严纯华的创新思维,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使他始终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追求。
严纯华师从徐光宪院士、李标国教授和吴瑾光教授等名师,这些导师在萃取络合物化学、稀土分离最优化设计理论和应用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经验。
导师们的悉心指导和言传身教,使严纯华在稀土分离理论等领域得到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为他日后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连续深造,使严纯华的知识不断深化,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这种持续的学习和研究经历,让严纯华能够在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
在长期的求学过程中,严纯华通过不断地克服困难、取得研究成果,他逐渐建立起了强大的学术自信。
这种自信使严纯华在面对复杂的科学问题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为他在学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院士从业之路
1988年2月,严纯华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讲师。
1989年,担任北京大学副教授。
1992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
后来,严纯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2011年,严纯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2012年,严纯华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3年11月起,严纯华历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2016年10月,严纯华担任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