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报仇的执念曹公孙续最终选择了听从曹丕的建议,虽然他甚至还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曹丕,但是他能够确定一件事,眼前这个少年的身份至少比山阳郡的所有人都高,无论是他的骏马,他的武器,和他身边那个胡服女子的马槊,都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赶来的人很多,有三十一个骑马的,领头的是高顺,另外还有数百个地方豪族庄园护卫组成的队伍,这群人的领头是山阳郡的郡丞,一郡官职之中,太守之下郡丞和都尉,分管文武两事,听闻曹丕去救援自己的下属,整个山阳郡都着急了,生怕这位司空公子出了闪失。
如今都尉死了,太守刘洪年老,只有郡丞出马召集了附近的豪族组织起一队人马会和了接到消息带人赶回来的高顺一起前往金乡寻找曹丕踪迹。一行人看到曹丕无恙顿时松了口气,接着曹丕指明公孙续一群人乃是有心投靠的民夫,刚才自己和溃兵作战的时候他们也从旁相助,帮了自己忙,要求郡丞善待这二十来人,加上公孙续,这些人不过只有二十三个而已,郡丞自己一口答应。
公孙续也从曹丕和郡丞的对话中听出了眼前之人确实是司空公子,自然不再怀疑,乖乖滴服从安排,接着曹丕让郡丞继续搜索溃逃得民夫,自己则带着高顺和刚才跟贼兵对战的二十人回往军屯。曹丕断定经过这一次,山阳郡的溃兵再也不成气候,必然可以手到擒来,毕竟曹操下了重赏,自己不好过于去抢这些溃兵,多多少少要留点财路给本地人。
看到曹丕这样安排,那些跟着郡丞来的地方豪族领头人脸上或多或少有些喜色,显然觉得曹丕是一个“守规矩”的人,心里自然对曹丕又亲近了几分。
曹丕带着人回到军屯的时候已经快到子时,听闻曹丕回来老头刘洪立即迎了出来,这把年纪到这了这时候还没睡觉,显然也是担心曹丕有闪失,虽然得到消息知道司空公子大发神威击溃了数百人的溃兵,但是他刘洪还是要看着司空公子安然无恙方能放心。更何况他听守卫禀报,跟着都尉一起的居然还有司空公子的妾室,那就不止要看着曹丕安全,还要看到他妾室安全才是,虽然他不明白一个总角小童为何会有妾室。
“公子总算回来了,小老儿老眼昏花,无知人只能,竟然让一个呗石头砸死知人做了都尉,差点让公子。。。。公子家室受累,着实有罪。。。”刘洪絮絮叨叨地说着,吕玲绮听到家室两字长眉一蹙,轻轻哼了一声,却没有多言。
曹丕干咳了一下,看到刘洪身边还有一个中年男子,随即问道:“元卓公,这位是?”
刘洪立即说道:“这位是东莱徐岳徐公河。算是老夫半个弟子,对术数之学不在老夫之下。”
曹丕点了点头,他在后世听过这人名字,徐岳得了刘洪《乾象历》算法,投靠了江东孙权,后来东吴立国,《乾象历》就在东吴使用了。不但如此,此人算学成就也很高,虽然比不上刘洪,在当代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看来现在他还没投去江东,而是在刘洪门下学习。
徐岳此时显然很激动,上前对着曹丕作揖说道:“公子所绘之物,正好可以用于珠算,多一份则多,少一分则缺,吾跟刘公皆以为,若有此物,就算目不识丁,也可在一月之内习得点算钱粮货殖之法,这可是对天下莫大的福音啊!公子大才,受在下一拜!”接着徐岳又作了一个大揖。
曹丕哈哈一笑,下马扶起徐岳,问道:“元卓公和徐先生皆是算学大才,埋没山阳岂非可惜?吾父实施屯田之法,体恤万民,见面赋税,苍天得感,降下谷灵,如今豫、兖两州稻米增产之速,前所未有,假以时日,天下皆如此,到得那个时候稻米之多一如四海之水,靠现在的田官恐怕力有未逮,两位既然觉得这珠算之法易学,不如就随吾回许都,把此法传授于人,让天下归仓之稻米皆有准数,这样一来,我大汉无论是军粮调度、发粮赈灾、减免赋税、调整粮价都会更加规整有序,若能如此,方是天下之福音。”
两人听着曹丕对未来的描绘和自己能够做出的贡献,顿时激动得满脸通红,刘洪努力挺直佝偻的身子说道:“公子所言极是!与其在山阳郡做太守!不如去许都教会更多人珠算之学,不但可以专研算学,还可以为天下福祉尽力一番。老朽明日就上表朝廷,回许都太学做个博士!”
徐岳大笑道:“本欲去江东,既然元卓公有意回许都发扬珠算之学,吾自当随之。”
太学乃是大汉朝最高的学府,全盛时期学生多达三万人,开设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汉灵帝时,党锢之乱爆发,宦官利用皇帝的信任打击士大夫、贵族、太学生,造成太学一蹶不振,接着就是黄巾之乱、董卓乱政一系列的事情,设立在洛阳的太学府已经被付之一炬,汉灵帝时期树立在太学门外那记载着各种儒家典籍注释的熹平石经破损了很多。
曹操把天子迎入许都之后虽然立即着手在许都重修太学府,但是经过几番大乱,太学中负责教书的博士们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更何况现在天下未定,群雄割据,好多有才学的人都躲到了相对安定的蜀中和荆州,以至于太学府虽在,却无人授课的情况,没老师也就没学生了,现在刘洪和徐岳两个术数大师愿意回太学做授课的博士,曹丕相信曹操会非常欢迎的。
两人精于术数,通晓历算,对《易经》和《周官》的理解肯定比一般人深邃得多,绝对有资格授课,而且还可以在太学推广他的珠算之法。更何况刘洪本来就是一个名满天下的读书人,他能够进太学,也会给天下博学之人一个表率,就此吸引更多人来太学授课也是有可能的。
听到两人表态曹丕大感欣慰,在他看来,乱世用武,治世用文,这个文不是文臣,而是文化,唯有教育才是强国之基石,那些在科举制问世之前累世不衰的世家大族早就用事实说明了这个道理。
尽管虽然现在还是用武为先,但是打下文治根基确实必须的,曹丕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