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印度洋虽然是德国潜艇部队唯一可以活动的地区,但在印度洋冒险同在地中海巡逻一样,往往成为一种有去无回的行动。德国派往这些海域的45艘潜艇中,有34艘被击沉,其中有许多是在途中丧失的。
后来,德国人在潜艇上采用了通气管装置(即一种进气和排气管,有了这种装置,潜艇充电时可以不需要完全浮上水面)。他们由此萌发了一线希望:使残余潜艇的使用期限能够延续到&ldo;瓦尔特&rdo;潜艇建成投入使用时为止。1944年夏、秋两季,继庞大的德国潜艇部队抗击诺曼底登陆失败之后,邓尼茨派了几艘通气管潜艇前往大班克以东海域担任气象报告船。同盟国的猎潜行动对这些行踪诡秘的潜艇来说基本上无效,其中一个原因是潜艇没有真正想骚扰北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令人十分惊异的是,在诺曼底登陆(代号为&ldo;霸王&rdo;作战)前的12个月中,德国潜艇只击沉6艘由北美前往英伦三岛的商船,而且它们在战争最后一年中的作用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可是,德国潜艇在英国和美国沿海海域却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就,它们常常潜坐在海底达数小时之久,以规避声呐的探测。然后,根据音响方位悄悄地对敌发射鱼雷。这种战术于1945年初在爱尔兰海收到了短期的效果。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通气管潜艇虽说不易被发现,却也没有较强的进攻能力。同盟国在大西洋被德国潜艇所击沉的船只由1944年的月平均30,580吨增长到1945年最初4个月的月平均63,270吨。但是,这只是表明潜艇的沿海骚扰活动,而不构成对横渡大西洋的运输船队的一种威胁。
轴心国共击沉同盟国商船2,775艘,但其中只有28是运输船队中的船只。在同盟国整个损失的23,351,000吨商船中,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就有14,573,000吨,占总数的624。德国人投入战争的潜艇总共1175艘,损失了781艘,其中被美国击沉的有191艘。意大利损失85艘潜艇,其中21艘是在大西洋被击沉的。与此数字相比,可以说同盟国的商船成功地完成了30万艘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运,同时在英国沿海还进行了几十万次的航运。当同盟国的造船能力达到顶峰时,潜艇已失去任何获胜的希望。它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不敢继续对北大西洋运输船队实施进攻,从而使得这些船只能够将用以取得战争胜利的物资运往英国。事实证明,运输船队的护航队是对攻击潜艇实施进攻作战的一支决定性的特遣部队。
第四章同盟国对北非的进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两国彼此完全信赖,密切合作,这在战争的结盟史上是不多见的。两国之间所以存在这种亲密关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半个世纪以来,它们两国有着休戚相关的共同利益;二是两国政府的首脑‐‐丘吉尔首相和罗斯福总统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三是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位将军把争取密切协作视为他作为总司令的一项特殊任务,他不允许下属为琐事而争吵不休;四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两国所有的高级军官都愿意友好相待,齐心协力。然而,尽管在作战行动上两国协调一致,但在战略问题上,两国军、政首脑却时常发生一些分歧。
英、美之间的大部分分歧是关于攻击敌人的时间和地点问题。简而言之,美国人喜欢单刀直入‐‐尽快地直逼德国的心脏地区;英国人则喜欢采取迂回的战法或外围战略,即在贸然向德国的心脏地区推进之前,先包围和消耗敌人。英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所做出的最大贡献可能是,它使英、美两国在德国被极大地削弱、同盟国强大到足以发动一场能以小的代价取胜的快速进攻之前,先不插手西欧;美国人在战略上的最大贡献则可能是,在德国使用致命的新式火箭武器之前,最终说服了英国于1944年中期同他们一起入侵西欧。
英国对美国的作法之所以持勉强态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历史的根源,换句话说,是由于两个多世纪以来英国的军事理论和经验所致。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老威廉&iddot;皮特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军事战略,它充分体现了自西班牙无敌舰队时代以来英国一直在探索的一种战略。皮特以这种军事战略为大英帝国奠定了基础。皮特的军事战略是,英国在攻击法国及其盟友西班牙时,不是向欧洲大陆投入主力部队,而是向自己的大陆盟国提供一切可能的物质支援;与此同时,使用海军对敌人实施海上封锁,支援在敌人本土周围的作战,破坏敌人的海上贸易,以及攻击敌人海外的殖民地。这样,英国以极少的兵力就成功地遏制了法国和西班牙在欧洲的扩张,并确立了它对印度、加拿大和即将诞生的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以东的领土的所有权。
在拿破仑战争(1793-1815年)时期,英国在前三次结盟中都以不同形式灵活地运用了皮特的军事战略。它一方面援助其欧洲大陆的盟国,另一方面则使用海上力量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孤立敌人,封锁和消灭敌方舰队,以及在敌国周围寻找和利用其弱点。因此,法国人尽管一时未被打败,但他们发现自己经常遭受挫折和威胁,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结盟中,英国在欧洲大陆投入了一支大军,并向法国推进,但它并不是采取正面直接进攻的方式,而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帮助下,取道伊比利亚半岛,从南面实施翼侧攻击。与此同时,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部队则从东面实施进攻。这样,联军终于打垮了拿破仑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