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旁人眼里,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方英的情绪再激烈,只要米朵出现在她的眼前,轻轻叫她的名字时,方英就会在瞬间安静下来,一如从前那样文静,和米朵说话时,带着点儿羞涩,却又明显流露出信赖和亲近。
方英以一个十五岁少女的方式对米朵说:“阿姨,告诉你一件事儿。”她亲昵地凑到米朵耳边,小声跟米朵说:“今天我的数学考了第一,前两天物理考了第二。”
她面带羞涩地和米朵说着悄悄话:“阿姨,跟你说件事儿,你可得替我保密。今天放学,是他骑车带我回家的。我……心里好高兴。”
有时候,她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解,而又表现出漠不关心来,对米朵说:“唉,这儿乱糟糟的,全是人,吵死了。”她并不问米朵,病房里的忧心忡忡的周洁方启明是什么人,医生护士们围着自己想干什么,像是他们全和自己毫无关系。
有两次,方英和米朵站在窗前,往外看时,方英忽然有点儿害怕,连连往后退了几步,同时紧张地拉着米朵离开窗户,小声说:“阿姨,咱们别在这儿待着了,咱们走吧。”
27
对于方英的整体表现,精神科的主任和大夫们,以及从脑科医院请来会诊的专家们,虽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心理成因,但对其生理病症及治疗方法却一筹莫展。专家们一致认为,方英是因为受了极度的刺激后,大脑关闭了和外界联系的通道,只对她内心惟一信赖的米朵开放,而拒绝接收其他任何人的信息。
至于下一步对方英的治疗,专家们的观点稍有分歧。经过反复讨论,以及征询了病人家属的意见后,专家们的想法得到了统一。由于目前惟一能够得到方英信任的,只有米朵一人,而任何来自于外界的刺激都可能使病情加重,必须首先给病人创造一个和平安静的生存空间。在米朵的主动要求下,最后决定让方英住到米朵家中,暂时由米朵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物理检查及药物治疗。双管齐下,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就这样,方英被米朵带回了家。
普克对于米朵的决定,出自内心地赞同。米朵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除此之外,普克心里还有另一个隐约的期望。这期望和普克的职业有关,那就是,方英现在住进了米朵普克家中,普克自然有了接触方英的机会。如果方英的健康状况有了好转,并且除了米朵,也能接受普克作为朋友的话,普克说不定能从方英那里得到他调查案件所需的资料呢。
令米朵普克欣慰的是,方英一进入米朵的家,身上的紧张情绪就缓解了,更奇怪的是,方英对普克的态度,也和对米朵之外的人大不相同。虽然刚看到普克时,她也不由自主握住米朵的手,但却并不十分害怕。
“英子,这是阿姨的爱人,你可以叫他普克叔叔。”米朵观察着方英的情绪,用若无其事的语气向方英介绍普克,心里也有一丝丝紧张。
方英微笑起来,礼貌地说:“普克叔叔,你好。”
初时还担心方英不能适应新环境的普克,此时也松了一口气,笑着和方英打过招呼之后,就忙着帮米朵安置方英的生活用品。
安顿好方英之后,普克便出去继续自己的工作去了。
方英这场病,一方面,暂时断绝了普克彭大勇可能间接从她那里了解更多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对绿园小区c幢住户的调查却少了一些障碍,不必过于担心调查会惊动方英。从二十一层到二十三层,朝向西面的九户人家,已经排除了其中只有老两口的两户,剩下的七户,普克彭大勇用了几天时间,一一走访询问、查证落实。
普克彭大勇根据从方英那里得到的信息,研究了此次调查中需要求证的问题。调查的重点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这些住户家中,朝西的房间是谁在住,室内家具摆放,尤其注意装饰品、灯具、窗帘的特征。二是九月二十三日晚至二十四日早晨,家中每位成员的活动经过,客人来访情况,以及之后是否有特殊事件发生。
调查中,普克彭大勇不厌其烦,为了每个细节的真实性,一次又一次加以查证。有三户人家,尚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嫌疑。三户人家分别是:二十二层的司马和、林伯森家,二十三层的祁军家。司马和家处于二十二层靠北一边,相邻的是林伯森家,祁军家则是二十三层靠南一端。这三户人家,均住着大人及孩子两代。
普克彭大勇发现了一个巧合,这三户人家中,装修风格居然十分相似。家中能挂窗帘的房间都有双层窗帘,其中有一层很薄的窗纱。几家中窗口朝西的房间,面积约在十二平方米左右,布置都较简单,同时也都挂有窗帘。
谈到二十三日晚上以后每个人的活动流程时,只有林伯森的二儿子林志远说,他跟平时一样,在自己房间学习到十一点半左右,做了一会儿运动,然后洗过澡睡觉。其他每个受访人都说,自己在十一点前就睡了。
28
司马和因为已经离异,家中只有他和六岁的女儿,女儿睡得早,年龄又小,无法为司马和的话作证。林伯森夫妇和祁军夫妇,都是夫妻之间互相作证。
十月底,已是深秋季节了。普克骑着摩托从局里回家,心里感受到淡淡的一点苍凉。也许是工作上的停滞,给普克带来这样的情绪。方英在普克家里已经住了一个星期,如果不是普克米朵心里明白事情的原委,他们有时几乎会忘记方英是一个病人。
方英不愿意上学,不愿意见除了米朵普克之外的任何人,不愿意看电视。她似乎执意要将自己和外部世界隔离开来。
对于方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她不再表现得像发病初时那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