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因此,以建交换取遣返战俘的条约意味着一万人的自
由换得了一千七百万人的被奴役?&rdo;
阿登纳决定使联邦政府对这件事暂时保持沉默,让时间把这件事带来的
冲击冷却下去,但苏联人在阿登纳莫斯科之行的后一个礼拜,便做出了令联
邦政府处境更为尴尬的一个举动。9月20日,苏联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定
了重新安排它们间相互关系的&ldo;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系条约&rdo;,给了
民主德国以主权地位。条约中称:&ldo;鉴于巴黎条约生效后产生的形势,根据
平等、相互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将自由决定他
们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包括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关系以及同其他国家发展
关系。&rdo;同时,苏联部长会议宣布,撤销苏联驻德高级专员一职,对德管制
的各种条例在民主德国停止生效。
这对阿登纳单独代表权原则是一次大冲击,联邦政府必须尽快作出反
应,不能让民主德国从此不受限制地进入国际社会中来。9月22日,阿登纳
在联邦议院作了一个关于莫斯科之行的报告。他说,&ldo;我必须毫不含糊地指
出,联邦政府今后也将把与它保持正式关系的第三国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
立外交关系视作不友好的行动,因为这种行动将会加深德国的分裂。&rdo;
于是,对德国外交政策影响深远的&ldo;哈尔斯坦主义&rdo;便应时而生,这是
国务秘书哈尔斯坦和他的助手外交委员会政治司司长威廉&iddot;格雷韦共同想出
来的,并且以哈尔斯坦的名字来命名。也有人将其称作&ldo;阿登纳主义&rdo;,它
可算是德苏建交后呵登纳政府单独代表权原则的一个延伸。阿登纳在9月22
日的联邦议院发言中对它作了第一次表述。但是,当时它对很多问题没有作
出解答,最重要的是,联邦德国对这样一种行动(与它保持关系的第三国与
民主德国建交)将作出如何的反应,是否应继续拒绝同那些与民主德国持有
外交关系的国家建立关系,威廉&iddot;格雷韦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1955年12月7日,他提交了一份备忘录,交到波恩举行的一次使节会议上
作详细讨论。
根据格雷韦的建议和使节会议的讨论,哈尔斯坦主义的内涵明确了,简
言之就是:为了在国际法上解释德苏建交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