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之处:法国的征服使他沦为非直属附庸,一个社交场上活跃的、放荡的
和迷恋女性的贵族,并和施塔迪翁一样也有着仇恨法国和法国革命的双重动
机。可是,他有更多的外交经验,尤其遇事沉着冷静,因为浪漫主义的热情
对他从来是陌生的。这是一个属于十八世纪的人物;作为考尼茨的门生和女
婿,他热衷于欧洲均势老概念,而要恢复这种均势,那就得打倒拿破仑。他
对开明专制也仍然信守不移,并且在尊重贵族的社会优势地位的条件下(其
尊重较之约瑟夫二世犹有过之),他在原则上无疑地并不表示反对那些足以
强化国家的改革。有人认为,他具有一种来自伯克的和以经验理性主义为特
征的独创的政治哲学。梅特涅知道,根茨善于为任何论点找出根据。他既重
用根茨,实际上便拥有一个理论武库;但是有人认为梅特涅的政策是出于公
心,毫无私念,那是过分地美化了他。
梅特涅乐于行使权力,并决心保持这一权力,因而竭尽全力为哈布斯堡
皇室效劳。虽然他看到这个政权的种种缺点和毛病,但他并不愿因坚持要纠
正这些缺点和毛病而冒犯皇帝和贵族。除非根茨指望哈布斯堡皇朝所领导的
欧洲十字军能使奥地利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得到好处,否则梅特涅对它不感兴
趣;梅特涅毫不迟疑畏缩的现实主义正是他的主要长处。到1809年,他曾认
为拿破仑已经完全腐败衰落了;这种错误的估计使得他在此后几年里行事非
常谨慎小心。他只想保全奥地利,一直捱到可以不冒风险地参与瓜分赃物的
那个时刻。由于法俄联盟岌岌可危,已经出现了一种有利的局面:必须促使
它化盟为敌;如果能同战胜者言归于好,奥地利的安全会更有保证,而这个
新的提尔西特甚至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因此,拿破仑欲娶新妇正是一个意想
不到的机会:如果拿破仑娶了玛丽&iddot;路易丝公主,他就会同亚历山大失和,
而必将把奥地利看作天然盟友。
梅特涅比任何人都更明白,哈布斯堡皇室的人想必把这种联姻视为玷污
皇室。可是,向拿破仑建议提出求婚,并把求婚作为最后通牒向弗兰茨提出
的话,就会使弗兰茨明白,应为国家利益而让步。11月29日,梅特涅在同
亚历山大&iddot;德&iddot;拉博德(法国派到维也纳的协理专员)谈话时,似乎第一次
作了暗示。奥地利驻巴黎的代办弗洛雷骑士跟塞蒙维尔在一次官方晚宴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