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卿芜慢慢的走出医院,玻璃门在她身后悄没声息的关上。忍不住回望这栋带给她短暂安宁的建筑,墨色的玻璃在阳光下发出刺眼的光芒。
转过头坚定的向马路走去,看了看川流不息的人群,上了一辆停在边上的出租。
“师傅,麻烦去三环豪庭公馆。”她的声音还有些嘶哑,听着有一种硬物划过瓷盆的难受劲儿。
司机大叔忍不住回头看了她一眼,见她脸色惨白,又是刚从医院里出来的,心里一阵释然,车子稳稳的启动。
陈卿芜听着广播里的午间新闻,陷入沉思。
半个月前的一个黄昏,她在病床上醒来,身边没有一个人。习惯性的拿左手摸自己的额头,手腕却传来撕裂般的痛。
她轻轻放下微微抬起的手,费劲睁开双眼,手腕上的一圈纱布毫无预兆的映入眼帘,还没来得及欣喜眼睛复明,就被房间里陌生的摆设吓了一跳。
她开始怀疑之前的开颅手术不仅没有让她的健忘症有所好转,反而新生了幻想症,这些东西都是她从未见过的。
就算是手术后被转移到了陌生的疗养院,弟弟肯定也会在她身边寸步不离。
没等她想明白,房门被人轻轻的推开,护士把小推车停在床尾,见她醒了,急忙走过来探看。
轻声问:“陈小姐,你能听清楚我说话吗?”
她刚准备说话,发现喉咙干疼得没有办法出声,只能眨了眨眼睛,希望护士能善解人意的明白。
护士她精神状态很好,也不敢随便给她喝水,到旁边的小桌子上拿起电话叫值班医生过来看看。
不一会儿,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医生匆忙跑了进来,没来得及说话,急忙给她检查。
她见来的都是不认识的人,只能装着安静的配合。
医生检查完松了一口气,“陈小姐,你能这么快醒过来真是太好了,明天早上再给你做一次详细的检查,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你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去了。”说完叮嘱护士给她挂营养液,然后从容的出去了。
等护士推着小车子也出去了,她才敢把一直憋在胸口的气缓缓的吐了出来。
一切都太不正常了,不但病房陌生,医生护士陌生,就连他们说话的方式也是她不熟悉的。
看了看插满针头的右手,她生平第二次感觉到自己对命运的无能为力。
不多时护士去而复返,走过来调整了输液管,指着左边的角落对她说:“陈小姐,你先好好的睡一觉,我就在旁边的小床上守着,夜里有任何不舒服你都可以叫我。”
她调整视线看过去,那里确实有一张小床。不等她多想,脑子越来越迷糊,然后慢慢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很早就醒过来,有三名医生来给她做了详细的检查,最后愉快的恭喜她可以转到普通病房,再休养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并发症就可以出院了。
她被送进一个小套间,雅灰色的墙壁上点缀着白梅,正对门有大大的窗户,米白色的窗帘被拉开,淡淡的阳光洒在窗边的仿皮软床上,床上铺着米白加暗灰色细条纹的被子和床单,床边同色的小桌子上放着插好的百合花,看着即整洁,又有说不出的温馨。
她被轻轻的移到床上,护士见她精神尚好,帮着把床头的靠枕拿来垫到背后,调整好姿势,给她挂上营养液就出去了。
费尽的看着玻璃上模糊的影子,媲美以前的柔顺长发,巴掌大的小脸,脸色惨白,眼中的恨意似要透过玻璃扑向她一般,忍不住重重的心悸。
手术前弟弟担忧的样子不断在她脑海中浮现,鼓起勇气做手术,除了不甘心于没有破除她娘留下的阴影,最不放心的还是这个她一手带大的弟弟。
自从十七岁带着十二岁的他从上海逃到北平,一晃就是六年,好不容易在一家老字号的成衣店从学徒做到可以单独接单的小师傅,他也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本以为等着他们的会是充满希望的生活,北平在军阀混战的时局中很少被波及。可等着她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头痛、呕吐、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
找成名的老中医开药,吃了一个月反而越来越严重,还是弟弟说新式的医院可以治好。
为了检查,留了多年的长发被剃成了光头,医生也一再安慰她,手上成功的几率还是有的,让她不要放弃希望。
谁知一醒来,就到了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连长相也变了。
劫后余生的喜悦远远比不上对弟弟的担忧,不知他是否能够从悲痛中慢慢坚强起来,然后像曾经无数次憧憬的那样娶一位情投意合的太太,有好多可爱的儿女,再不用重蹈爹娘的覆辙。
她上辈子前十五年住在杭州的大宅子里,一年也没几次出门的机会。幼时跟着母亲启蒙,父亲偶尔心情好的时候也会细心的教导。
五岁时母亲历经千辛生下弟弟,全家人的心思都转移到了弟弟的身上。这是百年陈家未来的传承和希望,自然是要格外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