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中国也将如此,日本必须从中国土地上撤出去!&rdo;
&ldo;日本外务省天羽英二,在今年4月17日发表的声明,恰恰反映了他独吞中国的野心。&rdo;
&ldo;只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国,任何侵略者的野心都不会实现。我们北伐时的战歌,就是:&lso;打倒列强,打到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rso;……&rdo;
&ldo;那是一个光荣的时期,辉煌的时期,革命精神焕发的时期,&rdo;端纳由衷地赞叹着,&ldo;现在的国民党应该恢复北伐时期的革命精神。&rdo;
蒋介石默然。
端纳又回到马基亚弗利的观点上:
&ldo;《君主论》把政治从宗教和道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出国家利益为政治行为的唯一准则,那就是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rdo;
蒋介石微微笑了。他自从涉足社会从军从政以来,&ldo;不择手段达到目的&rdo;就是他追求的目标和行动准则,可见天下&ldo;英雄&rdo;所见略同。
&ldo;但是,他有一句格言,你未必同意,&rdo;端纳脸上流露出深深了解中国和蒋介石的徽笑。
&ldo;他的格言是什么呢?&rdo;
&ldo;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rdo;
&ldo;只对了一半!&rdo;蒋介石微笑着,那是一个自认为看透一切的微笑,并带有几分狂傲的自信,&ldo;共产党是日本的敌人,却不是我的朋友。&rdo;
&ldo;但可以暂时的联合,……北伐时期的国共合作,就是证明。……&rdo;端纳坦诚的提出异议。
&ldo;任何联合都是暂时的!&rdo;蒋介石也表示出他的坦诚,&ldo;我们格言是,今天的敌人,可能是明天的朋友;今天的朋友,可能是明天的敌人。&rdo;
&ldo;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原则!&rdo;
&ldo;诚哉斯言也!&rdo;蒋介石无时无刻不在推行着这个原则,但他对端纳的概括作了一点小小的修饰,&ldo;我蒋某所作所为都是以党国利益国最高原则,至于别人是否谅解,我是无所谓的,大行不拘细谨,大礼不辞小让。……&rdo;
蒋介石的这段回想是愉快的,他希望端纳不久即陪宋美龄来,同他分享胜利的欢悦。
他向地图扫了眼,转身回到桌边。按铃要侍卫长备车,去看因身体不适而住院治疗的冯&iddot;赛克特。
四&ldo;他是个好军人,但还不是好政治家&rdo;
冯&iddot;赛克特仰卧在洁白而又绵软的病床上,昏昏欲睡,将近一年的反共战争耗尽了他的精力,终因疲劳过度而积劳成疾。即使他预知自己再过1年零5个月就死去的话(他因病重于1935年3月回国,1936年春天就死了。)他也还是那样卖力地为蒋介石工作。
在冯&iddot;赛克特的日记中,写着人生四根精神支柱:&ldo;爱情、仇恨、信仰和祖国利益。&rdo;这四个支柱的集中体现多就是对腓德烈、俾斯麦、兴登堡、希特勒的强烈崇拜。
埃德加&iddot;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在评述李德时说过这样一段话:&ldo;作为一个德国人(指李德)共产党也尊重他对冯&iddot;赛克特将军向蒋总司令提出的战术的分析,这件事也真有戏剧意味,两个德国将领,其中一个是彻头彻尾的法西斯,另一个是布尔什维克。却通过这两支中国军队互相厮杀!……&rdo;
更有戏剧意味的是冯&iddot;赛克特(后期译为西克特)和李德都是街垒战专家,他们在慕尼黑的激战中,已经刀对刀枪对枪的较量过。不过那时,赛克特是久经战场的德国国防军的总司令,而李德是起义者的一个队长。因此,李德知道他面对的是他的同胞赛克特的堡垒战术,而赛克特却不知道他面对的红军中还有个李德。
这两个军事顾问不遗余力地对抗,一方面是为了他们的使命,一方面是为了他们的信仰。李德是为了推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而赛克特则是为了消灭共产主义,为了德国的对外扩张!
&ldo;我的堡垒主义终于胜利了!&rdo;赛克特眼望着乳白色的天花板,曾反反复复地想着,&ldo;共军突围西窜,我的使命完成了!……&rdo;
但是这个胜利,给他带来预期的快感很快就淡化了,他忽然发现他的勃勃野心和毕生所追求的并不像他想的那样辉煌,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使他的心境变得黯然了。
他望着天花板上那盏球型电灯,想到他的故乡,想到普鲁士哥特式大教堂的幽暗的穹窿下,日夜燃烧着的火炬;想到他的童年,想到他为第三帝国的兴起所尽的力量……
冯&iddot;赛克特对第三帝国的概念是清晰的:第一帝国是中世纪的罗马帝国,那时被称为是神圣的。历史无情,即使神圣而又神圣,却没有挡住它的衰落。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征服了意大利,那统治的疆域包括德意志、捷克、意大利中部的北部、勃艮第、尼德兰,帝国的统治中心是德意志,那时各地处在封建割据中,神圣的罗马帝国并没有真正的统一,在连年战争中存活了844年,便被拿破仑推翻了,第二帝国是普普士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后,俾斯麦所建立的德意志帝国,这位铁血宰相也只干了19年。
冯&iddot;赛克特认为,这两次帝国都给德国带来了荣誉,而第二帝国后的魏玛共和国却是德国的耻辱,他希望1933年上台的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比第一、第二帝国带给德国更大的荣誉。获得荣誉的方法,那就是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所宣称的:&ldo;不能用和平方法取得的东西,就用拳头来取。……&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