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已罢,接下来讲讲陈宫正史。
在讲述正史之前,我们需先确定本书的一个关键要素,那便是创作三国故事,总得有个背景吧。
一部正史的《三国志》,一部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若按正史来写,便缺失了美好,那些斗智斗勇的情节,实在太过虚幻,真正的本质无非是兵马钱粮、土地人口罢了。
三国时期可没有斗将的习惯,正史中唯一有单挑斗将记载的,便是吕布战郭汜,至于什么关羽战黄忠、许褚战马超……这些单挑情节,皆是虚构。
桃园三结义同样不存在,不过刘、关、张的关系那是实打实的铁,历史上也并无貂蝉此人,更没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这些精彩桥段,同样不存在过五关斩六将的神来之笔……
倘若世间缺少了如此众多美好绚丽的幻想元素,那么又何必去阅读那些精彩的小说呢?
直接翻阅《三国志》岂不是更为合适!毕竟,真实的历史记录往往较为严谨和客观,缺乏了想象与创造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然而,如果完全按照演义的风格来撰写作品,对于那些熟知三国历史的读者而言,恐怕会难以接受其中对真相的肆意歪曲,以及历史人物形象的颠覆性改变。
原本智勇双全、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竟然被描绘成愚笨无知之人,沦为主角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这种过度夸张且偏离史实的情节设定,无疑会引起许多正史读者的反感。
正因如此,本文决定采用一种随行自由的写作方式——以贴近历史事实为基础,并适度融入游戏与演义中的精彩元素。
定好背景性质,接着说关于陈宫演义与正史两个极端的话题。
不过还是那句话,一家之言,姑且听之。
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人。
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兖州处于无主状态。陈宫利用自己的外交手段,说服了留守兖州的鲍信等人,支持曹操接任兖州牧。
当兖州士人认为陈宫立下首功,自然而然能进入曹操的决策层,替兖州士人的前程谋利。
而现实却是掌兵之权被曹家宗室所掌控,决策层的士人也皆是颖川士人,荀彧、戏志才之流。
当然陈宫的功劳,曹操也是极为看重的,然而陈宫的游说之举,在曹操看来,本质上乃是曹家集团自身实力过硬,才会被陈宫轻易说服,从而举荐曹操为兖州牧。
事实上刘岱死的那一刻,没有陈宫,曹操费些功夫也会统一兖州。
而陈宫却并不这样认为,自己立下了如此惊天动地的功劳,却仍无法进入决策层,这怎能不让他愤愤不平。
可是——无论地盘的大与小,权力的决策层人数永远有限,就像后世的好多国家管理几十亿的人口,真正的决策班子也就那么几个人。都想进,那自然有人会被淘汰,同时间也产生心怀怨恨。
此时整个兖州都在曹操的管辖之下,但实际掌控的地盘,仍是东郡大本营。
陈宫经过长达一年多的隐忍,终于在曹操第二次征讨陶谦之际,联合张邈、吕布等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叛乱。